本报讯 4月14日,在吕四起步港区通用码头,“大良”轮和“查理”轮两艘外轮正紧张有序地装载风电设备。这两艘船舶分别是今年靠泊通用码头的第51和52艘,均装载风电设备,共8.4万计费吨,分别前往澳大利亚和欧洲。
今年一季度,吕四起步港区通用码头外贸船舶进出港艘次、货物吞吐量、经营收入等各项数据刷新历史纪录,其中吞吐量翻倍,共完成17套风电整机、678片风电叶片作业,实现首季开门红。
通用码头位于通州湾新出海口吕四起步港区西港池,共有两个10万吨级通用泊位。自开港运营以来,码头货物吞吐量显著增长。目前,吕四起步港区航线通达六大洲40个国家和地区,正努力释放“大港大能级”。
码头主要从事风电叶片和塔筒、机械设备、钢材、钢结构等件杂货港口货物装卸搬运及仓储服务等业务。去年以来,码头着力推动港口与贸易、物流等产业有机结合,搭建供应链综合物流服务合作平台。
作为码头运营方,多年来,南通港通洋公司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努力构建港航货代命运共同体,与知名船公司、风电头部企业等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依托定制化的服务、灵活定价优惠政策、南通市第一家港口第九类危险货物作业资质等,成功吸引国产“新三样”等货物自吕四港走出国门,进一步增强港口的国际竞争力;通过优化作业流程、引入B-TOPS系统、使用专属吊具以及采取24小时不间断作业模式,风电设备等主要货物昼夜作业效率呈连年递增态势。同时,在海关、海事、边检等口岸单位的支持下,通过创新监管模式、简化通关手续、实施“船边直取”“抵港直装”等创新手段,缩短货物在港停留时间,有效节约物流成本。
作为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开篇之作”,吕四起步港区通用码头自开港以来,即开启繁忙状态。近年来,通用码头风电整机、风电叶片等主要业务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在同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下阶段,通用码头将谋划项目全链条突破,培育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增长点,构建现代港口物流网络,进一步推动货物经通洋港口转运出海成为客户最优选择,努力打造长江经济带江海联运新标杆。
(本报记者 潘瑾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