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天威 陈冬芷 陈海玲
清明假期,启东文旅消费热力全开。各大景区迎来踏春人潮,文化场馆书香民俗交融,商超餐饮烟火气升腾,赏春景、品民俗、忆先贤、食美味,传统节气与现代消费场景深度碰撞,奏响江海之城的春日狂想曲。
文博场馆备好“文化大餐”
“清明期间大家会吃什么呀?”“清明节大家会吃青团、椿。”4月4日上午9点,启东市少儿图书馆南侧台阶上,20组亲子家庭在《清明知识猜猜猜》破冰游戏中开启文化寻根之旅。
这场“清明趣踏青·书香伴成长”户外阅读活动,以非遗体验架起传统与现代的桥梁——民俗老师讲述寒食习俗,孩子们在蝶湖畔放风筝,空气里飘散的不仅是草木清香,更有穿越千年的文化气息。“活动通过讲解互动、手工游戏,让孩子们不仅能了解清明节历史渊源、传统习俗,还能进一步培养对家庭、生命的责任感和敬畏之心。”少儿图书馆工作人员李慧敏表示。
启东市博物馆内,百余件石狮正演绎着无声的千年对话。在“百狮如意——古代石狮民俗文化展”现场,来自宝鸡的赵先生靠近展柜玻璃仔细欣赏:“这些石狮子真的很有年代感,唐代石雕狮子多呈蹲坐式,强悍威猛。见过那么多现代雕塑,还是老祖宗刻的狮子最有精气神。”南北朝的石狮子仿佛烫了小卷毛,活灵活现;明代门墩狮仿佛抖落了曾经的灰尘,重现当年镇守宅门的威严……博物馆工作人员孙晓晓介绍:“这些石狮跨越唐宋至明清民国,形态各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精髓。展览旨在通过石狮艺术,展现中国古代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截至目前,已有近万人次前来观展。
据了解,清明假期,我市以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场馆为依托,开展形式多样的展览及文化活动。又见一年春·第2届长三角女画家作品邀请展、“清明寄思,三行成诗”——启东市文化馆清明节线上“三行情书”征集活动等,为市民提供了高品质文化体验,通过增强文化互动性,吸引广大市民积极参与,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各大景区喜迎八方游客
4月4日,碧海银沙景区沙滩边,除了打卡拍照的游客以外,最多的就是家长们带着小朋友沉浸在挖沙、堆沙的欢乐之中。市民黄女士看着不远处正玩得不亦乐乎的父子俩,笑着说:“每次到这里就是为了挖沙子玩,一挖就是一整天,一点都不觉得累。”
今年清明假期,碧海银沙景区还准备了风筝绘画活动,小朋友和家长一起在风筝上进行创意作画,欢声笑语中,一只只承载着亲子间美好回忆的风筝逐渐成型。不一会儿,天空中便飘满了形态各异的风筝,它们带着亲子间的默契与爱,越飞越高,仿佛要将这份温暖与欢乐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仙渔小镇也迎来客流高峰,通往景区的如意大道两侧开启了“人从众”模式,两侧人群比肩接踵,往来车辆一辆紧接一辆。截至目前,仙渔小镇接待游客已达4000余人。
从上海专程来启东看海的严先生一家正在合影留念,“我们吃完早午饭就开车过来了,带小朋友来看看海。”不远处,还有家长带着孩子在玩彩虹滑道和套圈,一片欢声笑语。景区摊位前也挤满了各地游客,空气中弥漫着小吃诱人的香气,吸引着来往的行人。
4月4日下午,启唐城沉浸乐园内,不少身着汉服唐装的游客悠闲漫步。作为网红景点的启唐城沉浸乐园精心推出30余场沉浸式演绎,唐宫乐舞、非遗杂技、非遗打铁花、互动魔术等节目带来全感官体验。
南通游客陈女士早早就在小程序上订好门票,来到西市换上古装后直奔“长安”街头,在琳琅满目的唐风集市上,偶遇一个又一个唐朝名人,打破现代与古代的时空边界。“在这里角色扮演,就像真的回到了唐朝,让人流连忘返。”陈女士笑着说。
景区运营总监王佳介绍,为应对清明假期客流增加,景区增加了保洁、保安等服务人员共10人左右,近1000个停车位也全部开放,12台接驳车在度假区内不停穿梭,为游客提供安全便捷的游玩体验。同时,各相关部门均安排警力人力值班,全方位保障游客出行安全。
商场特惠助燃假期经济
“风筝用启东话讲叫鹞子,它为什么能飞起来,这要先从空气动力学讲起……”4月4日,在吾悦广场举办的以非遗板鹞风筝为主题的特色活动现场,市民张先生向儿子讲述相关知识。
活动吸引大量市民参与,现场人气爆棚,社交媒体上,相关话题讨论也热度不断。活动在文化传承与商业运营融合方面做出成功示范,不仅让非遗板鹞风筝这一传统文化走进大众视野,得到广泛传播,也提升商场人气,促进消费。
启东凤凰荟购物中心特别策划“凤小凰俱乐部亲子活动”,吸引50余组家庭参与油纸伞DIY主题活动。孩子们在家长陪伴下,用彩笔勾勒奇趣图案,一把把油纸伞化作流动的文化符号,为清明假期增添诗意氛围。
针对清明回乡潮客群,凤凰荟购物中心打造兼具文化内涵与家庭互动的消费空间。场内品牌同步推出 “清明特惠季”,服饰、餐饮、配套体验等业态均推出相关优惠活动,精准契合节日消费需求。据商场运营负责人介绍,三天假期预计实现客流与营业额双增长15%以上。这场文化与商业的深度融合,既为市民提供了充满文化韵味的假期选择,也为区域商业注入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