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潘瑾瑾
一期投资尝到“甜头”,纷纷上马二期,或扩建新厂,或上新项目……在吕四港经济开发区,有一种潮流叫“二期现象”:即企业在投资后,继续投资第二期项目,从招商引资的“头回客”变成“回头客”。行走在吕四港经济开发区东西港区,企业投资的“二期现象”正成为吕四港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一大亮点。
企业主们缘何一再投下“信任票”?园区18个在建项目,每一个都是园区服务的“代言人”。
在科东风电智能设备项目上,项目负责人陆徐纲和园区项目挂点工作人员正在现场察看二期准备情况,盘算工期。“我们一期开建两个多月时,就又主动找园区商谈二期。一期的土地审批手续、企业用电、招工等一系列环节的推进速度都超出企业预期,这种服务和体验感,让我们更增添在启东扎根发展的信心。”陆徐纲说。
这种体验感不止陆徐纲有,园区所有项目皆如是。从95天的百亿益海嘉里和73天的百亿卫华,到41天的90亿惠生和40天的70亿豪迈,重大项目落地时效在吕四港经济开发区被不断刷新,也让人看到了园区“合伙人”般的接地气服务。
一周一次的项目推进会,由企业“出题”,园区“解题”;经发团队工作人员不定期实地走访企业,了解项目进展,推进过程中的痛点、堵点,帮助企业及时解决问题,让最好的资源、最优的服务成为每个项目的“常态”。
“二期项目带来了产业的加快转型升级和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更带来了更多投资和发展机遇,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拓展了空间,既盘活了存量,又做大了增量。”吕四港经济开发区经发局局长蔡凯凯说。
去年11月,由江苏卫华海洋重工有限公司为江苏海力风电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全球首台(套)3600吨双主梁门式起重机,正式从吕四港经济开发区东港区发运。东港区里,卫华海洋与海力风电比邻而立,3600吨门机主梁直接从卫华海洋转运至海力风电现场,运输成本几近于零。
卫华是吕四港经济开发区东港池第一个投资百亿元的重特大产业项目,也是2022年江苏省重大产业项目。相邻的海力风电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交税,再次刷新了“吕四速度”。两者的合作,不仅延伸了园区的产业链,还让企业实现产能与技术的双重飞跃。
3月初,海力又传来好消息:再投25亿元,在西港区建设二期项目。即将建设的二期项目,不仅使企业产能大幅提升,还通过引入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和数字化设备、智能化管理系统,将吕四打造为海力所有基地中的“旗舰”。二期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海洋工程高端装备30万吨。
“二期项目投产后,产能实现翻番,税收、就业也能实现一个大跃升。”在谈及项目建设前景时,蔡凯凯说道。
随着园区内二期项目的陆续上马,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急剧增加,为当地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仅一个海力的二期项目,就能吸纳近500名新员工。随着园区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启动了二期及后续投资项目,将新增近5000个就业岗位。
近者悦,远者来。“二期现象”是吕四港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持续向好、投资商持续投资的生动缩影。下一步,园区将紧抓重大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让好环境催生更多的二期项目、优质项目落地,为启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