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姜斌
通讯员 田华
“发工资喽,大家按工号轮流到财务室领钱。”3月11日上午,位于合作镇无畏村的“银兔”制衣厂内,30多个一线女工兴奋地传递信息,人人显露开心笑容。
在无畏村,务工增收群众并不仅限于“银兔”制衣。“助力乡亲致富,全村6个特色项目挑大梁。”村党总支书记何金美介绍,“全村留守人口特别是中年女性,十之八九忙碌于4大特色种植园及2家服饰企业,日常有130多人务工,季节性务工则达到300人左右。”
产业兴旺,映衬偏僻无畏村别样景致。村南,村园艺公司连片观赏林地一片葱郁,200亩樱花含苞待放;村东,分别拥有40多名工人的“银兔”制衣、“维平”绣品两家企业,工人们忙碌生产;村北,占地580亩的芦笋基地,装运新鲜采摘产品的卡车徐徐驶离;村西,陆美琴家庭农场撒肥机在绿色麦田中穿梭;村中,300亩蔬菜基地,花菜、甘蓝、草莓正值采收旺季。此外,村党群服务中心后院村办“残疾人之家”,12个残疾乡亲正巧手编织工艺品。
无畏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十年磨一剑”成就村庄繁荣。何金美说:“10多年里,全村扬长避短先后引进芦笋、园艺、蔬果、稻米特色农业项目,大力扶持两个服饰企业,并创立残疾人之家,每一个项目都在发展进程中‘留得住’‘做得大’‘成气候’。”她笑称,此业绩,除优选项目、优质产品、能人执掌、抓住机遇、打响品牌,还缘于村党总支的全力支持与牵线搭桥。
这些年里,该村扶持壮大产业发展好戏连台。10年前,招引园艺项目,早春,200亩樱花盛开,成为享誉全市内外的农旅网红打卡地;8年前,引进芦笋基地,小芦笋蝶变“致富笋”;5年前,创建以秋葵、草莓、花菜种植为主的蔬果基地,特色引领,产销两旺;3年前,帮助陆美琴家庭农场引进“冬甜”有机稻米,300亩稻田焕发生机。在此过程中,强调服务为本,促成“银兔”“维平”在竞争中做强。还通过与启东邮政、大唐电厂、南通华设、吕四港投资等大型企业的“联建、联盟”,成功将本村特色优质农产品推介,仅去年中秋,销售额就超10万元。
产业振兴,富民强村。一组数据,显现不凡成果。因特色农产品吃香,全村4大农业基地“盘”下全村近乎所有连片农田,年增乡亲土地租金300多万元;因服饰企业及农业基地用工需求,全村日常加季节性用工,去年总支付本村乡亲工资超550万元;因产业兴旺,全村去年新增集体收入95万元,列全镇之首。还因创建“残疾人之家”,12个残疾家庭获新生。更因村中少“闲人”,乡亲鼓腰包,干部树威信,全村经济及社会事业建设业绩多年领先全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