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范存娟 戴丽丽 陈艺文
熟悉新设备、探讨新技术、讲解新方法……1月13日,江苏神通阀门股份有限公司技能大师工作室主任李忠卫正在指导工人数控操作技术。“全国技术能手”“长三角大工匠”……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李忠卫从一名普通的车床技工成长为核电阀门制造的技能大师,他带领技能工作室平均每年编制和优化数控程序2000多条,先后为公司创造5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我市着力打造一支适应启东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紧扣高技能人才培养、提高产业工人技能水平,大力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为产业工人提升技能、成长成才打造“一条龙”服务。一大批像李忠卫一样由“工”变“匠”的产业工人,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真金白银”奖励,激发工人成长成才
前不久,南通市久正人体工学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技术员张桃桃的银行卡收到4125元,这笔钱是市总工会奖励他专升本顺利毕业的奖金。2021年,工作多年的张桃桃通过常州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入学考试,经过两年半的学习,拿到毕业证书。
2018年起,市总工会对符合条件的职工,报读国民教育序列的各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进行学费定额补助,专业不限。2024年,像张桃桃一样拿到补助的职工共180人,发放金额73万多元。
学历提升,不但政府部门有奖励,企业也有激励政策。在江苏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鼓励员工在职进修,颁布《员工在职进修奖励制度》。近年来,公司发放奖励近百万元,其中职称提升136人,学历提升111人。林洋能源公司工会主席宋薛花表示,通过政策激励,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打开职工成长成才新赛道,从而促成企业和职工的双向奔赴。
黄成雪是上海振华重工启东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起重机械操作工。2010年入职的他工作勤勤恳恳,善于学习,从初级工到高级工再到如今的技师,从劳务派遣工转为正式工,黄成雪的工资水平和各项待遇也逐渐提高。
据振华重工启东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谭广仁介绍,公司设立相应技能津贴补贴机制,加大奖励激励力度,根据技能等级认定,分别给予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每月500元、800元、1200元的奖励,实现技高者多得。
在市级层面,技高者也有相应奖励。2023年新修订的《启东市总工会关于技能人才奖励实施办法》显示,对取得特级技师、高级技师和技师的,分别奖励0.3万元、0.2万元和0.1万元。在全国、省、南通市各级工会组织参与的职工技术(科技)创新成果项目和“五小”项目中获“十佳”的,分别奖励1万元、0.5万元、0.2万元。
这些政策激发了广大员工提升学历、技能的热情。2024年11月刚通过常州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专升本入学考试的林洋能源公司员工包健健说,今年单位有9人通过了专升本的入学考试,大家都希望通过学习,提升学历,提高能力,拓宽自己的职业发展通道。
“工匠学院”培训,推动工人出圈出彩
“这些年,我到企业培训中心学习电工技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经过5年的努力,启东中远海运海工配电站电工陈健旋终于拿到了技师证,这也意味着他有了当“师傅”的资格。
“从中级工到高级工再到技师,一般需要9年时间的沉淀。”启东中远海运海工人力资源部培训管理员吴骏飞告诉记者,企业培训中心已培养高级工538名,技师280名,高级技师68名,特级技师10名,首席技师1名。这些焊接、电工、钳工、特种车辆操作专业技术人才,在生产一线、重大船舶和海工项目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职业培训要把“根”扎到企业,才能实现校企共同成长。针对海工装备行业工人技能提升需求,我市在启东海工园成立启东海工装备行业工匠学院,充分利用企业人才、技术、装备优质资源,统筹做好海工工匠专业培养规划。
打开启东建筑工程学校网页,“江海工匠学习平台”上线了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消防知识等7个类别课件。我市重点打造江海工匠启东学院,开展多领域业务培训。市总工会与启东中专也进行对接,计划开设菜单式的短期培训班,实现送教上门。开设以职工取证为主的中长期培训班,满足职工职业技能提升需求。
依托启东市产业工人培训基地,我市实施《启东市产业工人培训三年行动(2023-2025年)实施方案》,以“线上平台+线下基地+企业中心”的形式,重点上好政策通、启东通、技能通等课程。实施“奋进改革路 建功新时代”产业工人大轮训三年行动,组织开展1000场以上进企业示范性培训,累计培训产业工人10万人以上。
“市总工会将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实现我市产业工人,特别是重点产业企业中的党员、一线技术能手、劳模工匠轮训工作全覆盖。”市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陈娟表示,到2025年底,全市企业基本建立全员培训制度,产业工人城市归属感、安全生产意识、政策法规知晓度、技术技能水平明显提升,力争打造启东特色的产业工人素质提升品牌。
技能比赛练兵,成就工人有“名”有“位”
1月10日上午10点,正是谢添最忙碌的时间点。作为启东广汇能源综合物流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设备部机修班的副班长,每天他不仅要完成各类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修,还是机修组其他成员的技术指导。2020年,而立之年的他有幸入职广汇成为一名钳工,而今,他已经成为了公司的技术骨干。
2022年,他在南通市第三届“柳工杯”技能比赛上,因其过硬的钳工技术获得了第2名的好成绩。由此,2023年5月,他顺利拿到“技师证”,之后不仅加了工资,还被提升为机修班的副班长。
“我们公司工会一直非常重视工人的技术提升,通过制订完善‘培训、练兵、竞赛、晋级’四位一体的职工职业技能发展机制,加快培养企业技能人才。”该公司安全管理部高级工程师王林告诉记者,他自己也是通过各类竞赛一步步成为“石油化工专业高级工程师”。
近年来,我市围绕促进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城市产业发展,坚持搭建职工展示技能平台,以承办各类省、市级大赛为契机,推动开展更多具有城市品牌、行业优势的技能竞赛项目,“就是要让我们的产业工人出力更‘出彩’、实干更‘实惠’、有为更‘有位’。”陈娟说。
2024年12月26日,我市举办首届新就业群体技能比武,吸引了来自快递物流、网络主播、外卖配送、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等多个新业态领域的众多优秀选手参赛。据介绍,我市已经连续开展20届“为劳动者喝彩”特色品牌。每年完成邮政、卫生、教育、供电、金融、政务等等10多个行业36个工种市级比武。“通过竞赛,不仅全面营造劳动光荣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还促进了职工能力提升和素质提高。”市总工会副主席倪永利在比赛现场说。
2024年7月,由王林主导设计的一种LNG管道中低温阀门的保冷防护装置,被评选为第六届南通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2024年,启东共有3个项目入选南通市“五小”活动优秀项目,3个项目入选第六届南通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