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图强高“言”值
时间:2025-01-07 A+   A- 举报

本报记者 陈丽娣 严亚楠

1月6日下午,政协启东市第十六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召开委员建言献策会,这也是首次将委员建言献策会纳入会议议程。

“首次”意味着什么?“是创新。第一次在政协的全体会议期间举办建言献策会,目的是搭建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让更多的委员有发声的机会。”市政协主席邵茂华给出了答案。

一个半小时的建言献策会,以“向海图强”为主题,围绕产业强海、科技兴海、开放活海、生态美海,市政协委员们以向海图强高“言”值为启东“勇当全省向海图强龙头板块”建箴言、献良策。

委员们都提了哪些建议?

“激发市民参与低空经济热情,营造浓厚产业发展氛围,提升‘日出江海 梦启东方’城市品牌影响力。”市政协委员陈燕飞围绕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发言,建议市低空经济工作专班要加强领导,做好规划,加快全市空域申请,推进无人机试飞基地投产运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开发航路航线和场景应用,推动全民知识普及、民间社团发展,举办各类赛事,营造全社会关注、全民参与的氛围。

1月5日,就在建言献策会召开的前一天,海工船舶工业园又交付一艘“大国重器”。由中交二航局投资,上海振华重工建造的世界上桩架最高、吊桩能力最大、施打桩长最长、抗风浪能力最强的打桩船“二航长青”轮在上海振华重工启东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交付,成为我市锻强“海工船舶就来启东”产业地标的又一实例。

如何推动海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何破解海工船舶高技能人才稀缺难题?市政协委员丁晓荣建议,要加强资源要素支撑,全方位提升配套水平,从源头着手,合理控制长江北支径流量,对北支航道水深不足-6.5m浅段进行疏浚,解决产业和企业生产、发展共性难题,同时要吸引高端人才落户,降低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落户成本,强化本地人才培养,为海工行业发展打下扎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营商环境是投资兴业的“风向标”,也是地区竞争的核心要素。围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市政协委员朱志亮建议要筑牢法治化营商环境,珍视企业家稀缺资源,平等守护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规范执法行为,营造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司法效能,畅通市场出清优化资源配置。

“全方位打造‘中国吕四港’的海鲜名片IP,扩大吕四港海鲜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市政协委员袁可欣从海产产业出发,结合我市地方经济特色,就如何提升海产产业自身竞争力提出建议,要全方位整合技术力、产品力和背书力,将传统海产产业升级为现代化全产业链,同时将环保理念融入我市海鲜产地宣传,打造“绿色吕四港”的地域形象,通过政策激励和补贴,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加强行业人才储备,共同推动吕四港海产产业实现更大的跨越。

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农业向海而兴……施奇、郭佳川、李峰伟、王晓飞等委员围绕各自选题畅所欲言,谈问题、提建议,会场气氛热烈融洽,处处彰显着委员们谋发展、促民生的拳拳之心。

“各位委员准备充分、调研深入、思考全面、分析透彻、建议科学,提出的建议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和参考价值。”在听取市政协委员们的交流发言后,应邀参加会议的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高广军高度评价委员的建言献策。

“组织这次‘向海图强’委员建言献策会,是政协坚持把市委工作中心作为履职重心,把党政工作取向作为服务指向的精准举措,是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的务实举措,更是努力彰显政协价值、展现使命担当的直接举措。”邵茂华强调,要更加主动发挥政协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信心、汇聚力量,资政建言、献计出力的作用,为启东“勇当全省向海图强龙头板块”作出政协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