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月19日,沿着寅阳镇戤效河前行,水泥桩板整齐划一,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草皮的清新气息。“以前河岸两边杂草丛生,现在不仅新做了护坡,还种了树和草皮,看上去清清爽爽,心情都变好了!”寅阳镇戤效港村村民黄锦辉笑着说。
戤效河的“变靓”源于我市开展的小微湿地生态修复工作。今年,我市对南阳镇日新河、寅阳镇戤效河2条河道实施小微湿地生态修复,修复面积500亩,共计清淤10.18公里,岸坡防护建设13.06公里,种植了红叶石楠、紫薇、桂花、红枫等乔灌木608棵,播种草皮5230平方米。
据悉,小微湿地是指自然界在长期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小型、微型湿地,乡村小微湿地多以塘田沟渠堰井溪等形态出现。“小微湿地虽小,却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周边生活环境的改善以及气候调节都具有重要意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科科长何伟介绍。自2020年起,我市秉承“优势互补、协同作战”原则,结合市水务局农村河道长效管护、农田水利工程管护生态清洁小流域、农村生态河道项目,积极开展小微湿地生态修复工作。截至目前,共完成小微湿地修复面积2000亩。
在南阳镇日新河两侧,生态木桩和生态袋勾勒出整齐的白色岸线。“以前河道两边没有护坡,视野也不清楚,晚上开车总担心有安全隐患。”南阳镇永兴村村民许柳柳说,“现在河道两侧一目了然,环境也变美了,政府真正为百姓办了实事。”
“日新河、戤效河分别采用生态木桩和水泥桩板工程防护。”市水务局农水科科长宋远飞说,采用工程防护并种植绿化后,能够减少水土流失,起到保护和加固河坡的作用。
据介绍,我市将充分发挥协作机制,开展日常巡河巡林管护,建立长效管护,维护好小微湿地修复建设成果,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湿地美景。
(本报记者 戴丽丽 陈艺文 范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