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欣美 钱爱仁
周凡 袁嘉璟
2024年市四套班子领导务虚会召开后,全市各地深入学习传达,把会议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大家纷纷表示,要增强经略海洋意识,坚定不移实施向海发展战略,把工作放在加快建设海洋强省、南通建设全省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大局中来谋划思考、自我加压、向高而攀,展现“干就干最好,争就争头筹”的精气神,以跨江向海新作为奔赴“下一个千亿”。
产业:激发蓝色经济新动能
“会议强调,大项目既是稳中求进的‘压舱石’,也是向海图强的‘硬支撑’,要充分发挥滨江临海的独特优势,聚焦龙头企业、核心企业、关键项目。这为启东经济开发区明确了工作方向。”下阶段,启东经济开发区将持续聚焦半导体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林洋能源、乾朔电子、药明康德等企业对产业链、供应链的集聚效应,“一链一策”打造龙头带动、配套跟进、集群发展的产业生态圈。推动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央企招商、外资招商等模式,放大北大生科华东产业研究院、启东复旦医学创新研究院创新引领作用,加快太原科技大学智能装备研究中心、华为(启东)创新中心建设,打造长三角高校启东研究机构集聚区,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多优质载体平台。
市四套班子领导务虚会吹响了全市“勇当全省向海图强龙头板块”的奋斗号角。海工园(寅阳镇)将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高质量打造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海工船舶及重装备制造基地,勇当全市海洋经济发展排头兵。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以特色园区建设为抓手,持续发展海洋特种船舶制造、海洋石油钻井装备制造、海洋能源及重装备等产业,积极布局高端油气装备、高技术船舶、海洋新能源等产业,积极探索深远海装备等未来产业,建强海工船舶服务业集聚区,高质量打造现代海洋产业集群,发掘海洋经济新增长点,努力为全市发展大局勇挑重担、多作贡献。
“会议指出,要打造特色园区,定位好重点突破的产业链关键领域、重点环节,全力招引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南阳镇将加速推动启东·吴江高端制造产业园建设,真抓项目招引,加快产业集聚,在跨江融合中增创发展新优势。重点招引一批符合全市产业导向和产业园发展规划的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商业航天等主导产业项目及生产性服务业项目进驻,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紧盯在手在谈意向项目,跟踪服务协调支持,分析梳理企业需要和自身优势,实现精准招引。
科技:打造创新发展新高地
“支持现有涉海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鼓励非涉海企业向海延伸,这对区镇提出了更高要求。”启东高新区(近海镇)将大力推进智能化改造,全面构建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标杆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级梯度培育库,对入库企业分业指导、分类帮服、分层培育,不断扩大创新型中小企业规模,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水平,形成完善的梯度培育格局。大力实施企业研发机构扩容提质行动,引导鼓励企业创建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联合体,持续优化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启东研究院运营质态。
启东生命健康产业园将紧扣会议精神,抓好贯彻落实。以新的产业规划和北沿江高铁建设为契机,大力承接上海、苏南产业转移;以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为核心,赋能园区转型升级;聚焦园区空间规划、产业集聚、生态服务,实现园区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优势互补、良性循环,引领推动产业和区域的高质量发展,以跨江向海新作为奔赴“下一个千亿”。
北新镇聚焦人才引育,加快人才集聚步伐。充分发挥人才招引工作机制作用,利用好“走出去、引进来”精准对接活动,提前组织储备国家级人才项目,高标准组织省双创人才项目申报,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聚焦平台搭建,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优化载体产业布局,推动科创平台能级提升,不断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聚焦优质项目招引,赋能高质量发展。瞄准优质产业化项目、对接高层次人才,全流程服务项目注册运营,为项目顺利落地保驾护航,同时深入企业走访调研,以“一企一策”精准服务企业发展需求,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开放:构筑江强海兴新格局
吕四港区镇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全力以赴为全市“下一个千亿”贡献最强动能。集聚高质量发展的海洋产业,推动招商引资提质,加快一批百亿级、五十亿级项目在吕四港集聚,为千亿产业港注入“源头活水”;推动项目建设提效,加快华峰、惠生、豪迈等一批重特大项目建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高水平开放的一流强港,提升基础设施能级,推动通用码头、粮油码头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深化港口合作运营,在航线开辟、货源组织、水铁联运等方面强化联动;繁荣港口物流贸易,大力发展天然气、粮油、冷链等,推动物贸产业加速兴起。构筑高标准建设的平台载体,打造宜居宜业的魅力港城,推动城市功能品质、综合配套持续提档升级;打造绿色发展的(近)零碳园区,推进吕四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打造功能完备的渔港经济区,加快完善渔港基础设施,深度挖掘吕四传统海洋文旅资源,推进农渔文旅融合发展。
圆陀角旅游度假区将坚决执行各项工作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落实向海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招引落户一批具有特色海洋风情的文旅项目,大力推进海洋文旅产业发展,为启东“下一个千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积极响应海洋强市要求,持续盘活现有土地资源,确保招商提效、项目提速、产业提质;深入贯彻生态保护指示精神,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智慧旅游平台,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技术创新投入,不断提升度假区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惠萍镇将充分放大城区“东大门”、崇启大桥“桥头堡”的区位优势,争当“开放活海排头兵”,以浪花之力融入全市发展的奔涌大潮,在高质量发展启东新实践中积极贡献惠萍力量。一方面,聚焦产业升级,厚植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加快已签约项目注册、落户进程,以优质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东晟智造产业园竣工使用,全力打造启东海工装备制造配套产业集聚区,扩展“向海图强”平台载体。另一方面,聚焦农业发展,托起群众稳稳幸福。持续加大对新型农业产业扶持力度,积极引进和培育各类人才,宣传农业技术,在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生产背景下,助农增产增收。
生态:绘就人海和谐新画卷
江海澜湾旅游度假区将立足自身区位和资源特点,以省级旅游度假区和启唐城4A级景区创建为首要抓手,持续聚焦“日出澜海,港湾生活”高品质度假主题打造,不断增加度假区文旅产业的丰富性和吸引力;以国家级美丽海湾创建为重要任务,实现15公里生态海堤全线开放,打造全市东部海堤最佳观日海堤以及观海、听海、玩海、亲海的开放空间,让“蓝海、浅滩、温泉、湿地”成为度假区最佳资源和最美风景;紧抓“低空经济”发展热潮,借助自身通航基础优势,构建“低空+文旅”新业态,助力度假区低空经济起势腾飞。
作为城关镇、主城区,汇龙镇将锚定目标任务,狠抓责任落实,奋力提升城区首位度、发展贡献度,努力为全市“勇当全省向海图强龙头板块”作出汇龙镇应有的贡献。按照“项目为王”理念,努力招引一批现代海洋产业重大项目。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好科东风电智能设备等一批在建海洋产业项目,主动策应全市向海战略发展需求,着力为全市海洋产业提供有效补充。坚持“产业、科技、人才”一体化招引理念,聚焦海洋新能源、绿色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广聚符合海洋产业发展需求的产业英才。坚持生态美海理念,因地制宜推进城镇改造提升,不断丰富滨江生态绿廊文旅功能,更好地实现经济繁荣与城镇发展的良性互动。
作为靠海一线乡镇,东海镇将充分发扬“依海而兴、向海而行”的工作干劲,持续突破传统农业乡镇发展瓶颈,全力打造“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滨海城镇。狠抓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已盘活地块多出成效,推动工业集中区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为“向海而行”奠定坚实基础;狠抓乡村振兴,深入探索强村公司发展新路径,想方设法增加村集体经济资产性、经营性收入,为“向海而行”提供动力引擎;狠抓生态建设,加快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建设,利用万亩滩涂的独特优势持续发展生态养殖,绘就“望得见大海、看得见青绿、留得住乡愁”的向海新画卷,竭尽全力为启东以跨江向海新作为奔赴“下一个千亿”争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