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茅晨华 高雅
夜幕降临,刚入职神通阀门的新员工泰宇亮结束了一天充实的工作,回到家中安心陪伴家人。
这一幅“稳稳的幸福”画卷背后,是高质量就业这只无形却有力的大手在精心勾勒与托举。今年来,我市全面聚焦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主线,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就业政策落实、创业带动就业等重点工作,全力铺设能就业、好就业、就好业的“阳光大道”,前三季度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8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供需精准匹配
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
“这几年启东船舶海工业发展迅速,且启东离我的家乡也近,是我会优先考虑的地方。”日前,2024南通海洋产业校园行活动来到上海,先后走进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来自东台的上海海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硕士陈宇积极参与,精心准备了多份简历投递,志在寻觅与自身专业高度匹配的心仪岗位。
针对此次活动,市人社局积极遴选全产业链优秀企业,组织包含南通中集太平洋、海四达电源等共计8家相关优质企业参会,提供超400个高质量岗位。
人才是地区发展的强劲动能。一直以来,我市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完善以“就业+”为特色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开展“政策宣讲进校园”“惠才强企”人才政策直通车等政策宣讲活动。截至10月底,我市已组织乾朔电子、神通阀门等150多家重点企业,先后赴北京、上海、南京、长春、哈尔滨、昆明等地50所高校开展校园招聘,提供各类岗位一万多个,引进高校毕业生4900余人。
除举办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我市还常态化开展各类社会招聘活动,瞄准市场需求促进供需匹配,推行“培训+就业”紧密联系模式,多渠道搭建供需对接平台,着力推动就业提质扩容。同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职业教育贯通培养力度,优化调整专业设置。依托企业车间建立校外实训场所,采用“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等方式,与50多家本地企业建立深层次合作关系。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我们致力于为求职者提供更精准的就业方向,打通供需对接渠道。”市劳动就业管理处副主任蔡雷介绍,今年以来,全市累计举办专场招聘会112场,提供就业岗位3.5万岗次,持续拉伸高质量就业空间。
兜牢民生底线
稳岗惠企利民不断扩大
企业是就业蓄水池,稳就业关键是稳企业,我市积极落实助企纾困稳岗返还政策,以“真金白银”助力企业稳岗稳就业。
11月初,市人社局公示了今年第一批享受失业保险“企业稳岗返还”补贴企业名单,符合条件的4892家企业共获得稳岗返还1361.55万元,预计全年发放稳岗返还达2400万元。
谈及稳岗返还,江苏米歌酒庄有限公司的人事总监戴鹏深有感触,“每年市人社局的‘稳岗返还’政策都会给企业返还一笔资金作为补贴,今年我们拿到了14000多元。不用申领,返还资金就能直接打到公司账户。”企业在享受到人社部门“免申即享”发放的稳岗返还、一次性扩岗补助后得以“轻装上阵”,有效拓展就业空间。
“拨付早一点、经办快一点、帮扶准一点,企业尽早解了燃眉之急,才能赢得发展先机,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动力。”市人社局局长张笑慰说,聚焦主动靠前服务,精准锁定符合政策条件的单位,实行“免申即享”发放模式,让企业免申报、零跑路,使惠企红利直达企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确保政策在最短时间落地见效。
企业获利惠及民生,是检验政策的试金石,也是落实政策稳岗惠民最有力的证明。今年以来,市人社部门继续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延续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拓展吸纳就业补贴范围,优化稳岗返还政策,形成了税费减免、财政激励、金融支持的系统性、全链条就业政策体系。
擦亮金字招牌
创新创业带动效应不断放大
在11月1日举行的2024“创青春”启东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暨“让全国看见你”青年创新创业项目路演(启东站)活动中,选手皇亚楠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毕业于上海大学的他,对东疆热土的兴趣与对新兴领域的敏锐洞察,驱使他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的创业之路。
皇亚楠凭借着清晰的商业规划、扎实的技术功底,赢得了本次路演(启东站)一等奖。皇亚楠坦言,他们成功的秘诀是创业者们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和对创新道路的不懈探索,更是启东各部门在创新创业背后的大力支持。
自主创新创业是高质量就业的重要途径。我市定期开展“凤还巢”活动,以乡情乡愁为纽带,积极吸引本地在外人才回乡创业,助力家乡建设。“高校学生处长启东行”活动则搭建起高校与地方合作的桥梁,促进高校人才资源与启东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同时,“启创杯创业大赛”“青创大赛”等赛事活动精彩纷呈,为怀揣梦想的创业者们提供了展示创新成果与创业计划的广阔舞台,众多优秀项目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大量创新创业人才受此吸引汇聚启东,在这里实现他们的创业梦想。
靶向猎才引智。我市还坚持定向选聘,聚焦生命健康、海工装备等12类专业需求,注重从长三角选聘专家,主动对接上海交大、南大、浙大等“双一流”建设高校,将人才引进、项目申报、技术对接等列入考核指标,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科技服务作用,推动产才、企才深度融合。
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民众就业层面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切实映照。市人社局下一步将着力凝聚多元力量,整合各方资源,进一步强化政策落地成效,拓宽就业吸纳空间;积极扶持创业创新举措,增添就业新增长点;不断提升就业创业服务品质,使民众深切体会到充实的获得感与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