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稻浪滚滚,沃野流金。10月30日一大早,北新镇冬娟家庭农场千亩稻田中,3台联合收割机的轰鸣声此起彼伏,拉开了秋收的序幕,奏响了丰收的“交响曲”。
今年,冬娟家庭农场共种植水稻1000多亩,主要为市场热销的南粳5055和南粳46两个品种。农场主于冬娟向记者透露:“预计每亩产稻600公斤,整个农场的总产量在500吨至600吨之间。秋收全过程实现机械化,仅需5天即可完成收割。”
站在田间,于冬娟看着收割机穿梭在稻浪中,脸上满是喜悦:“种田不容易,看到今年的大丰收,心里有说不出的满足。”她介绍,农场采用了科学化管理,从育秧、施肥到灌溉,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稻谷长势好,颗粒饱满,米质上乘。
喜获丰收的不仅是冬娟家庭农场,全市8万多亩水稻在经历了充满希望的生长期后,也即将迎来丰收。为保障秋粮颗粒归仓,市农业农村局早早部署秋收工作,成立了3个秋收秋种工作小组,统筹专家和农技人员分片负责,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秋收进展,引导种植户根据成熟度科学安排收割计划,争取做到成熟一块、收割一块,避免因天气变化造成损失。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陆健表示:“全市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机械化收割大大提升了秋收效率。”今年,全市共投入了800多台大中型拖拉机和128台收割机,预计11月上旬可全面完成水稻收割作业。同时,为应对秋季多变的天气,避免阴雨天影响稻谷品质,我市持续加强烘干中心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54家烘干中心,日烘干能力达4476吨,为种植户的丰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报记者 卢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