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师傅拍启东
时间:2024-10-30 A+   A- 举报

本报记者 陆玲琳 龚圣云 徐嘉晨

今年国庆前夕,17组蕴藏着老启东人记忆的珍贵照片“曝光”,照片拍摄者正是“城市记录者”项亦周。年轻时就被唤作“项师傅”的他,用30多年时间,将启东城市变迁全貌用相机珍藏……

近日,记者来到项亦周家中。他小心翼翼地捧出一叠叠相册,一页页翻开,里面的每一张照片都清楚标记着拍摄信息,30多年巨变跃然眼前,如同打开了一本启东城市历史书。

今年74岁的项亦周年轻时是汇龙市建工程队的一名宣传干事,负责市政工程拍照存档,会拍会冲印的他早早就被同事尊称为“项师傅”。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项亦周发现镜头里的城市变化越来越明显,很多影像可能若干年后就不复存在,于是萌生用镜头保存启东记忆的想法,工作之余他就去拍摄当时的城市面貌。2003年,启东大手笔实施城市建设改造工程,全面拉开城市建设大框架,项亦周按动快门的频率越来越高。随着一个个项目建成,城市肉眼可见地变大变美。从2008年开始,项亦周就骑上自行车四处拍摄,跟踪记录城市每一处的成长,用光影留住光阴。

当下流行的不同年份同地点拍摄手法,项亦周早已运用。他会用很多年在同一角度的拍摄反映某一处的变化,“这样更能直观感受城市发展。”30年来,这样的照片他拍了不少。仅紫薇公园,项亦周就留存500多张照片。

翻开项亦周自制的《紫薇公园图片汇编》,这座承载启东三四代人记忆的公园的前世今生,便在记忆里复活。

1991年,紫薇公园开始筹建,项亦周是工程负责人之一。“那时,公园建设遭遇征地难、资金困乏等难题,到1997年才有了门头,碰碰车、赛车、旋转木马这些游乐设施都是大家集资购买的。”那段日子艰难且火热,项亦周和员工们齐心协力,为公园不断种下生机,历时17年,终于让一片几十亩的田地“长”成占地230亩的生态大公园。翻看紫薇公园的老照片,这位古稀老人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看着这座热闹的紫薇公园陪伴着一代又一代启东人的成长,我感到满足得很。”

上世纪90年代初,启东的高度开始不断刷新,城市建筑不断“向上生长”。

为拍摄城市全景,项亦周经常“占领”至高点。1997年上半年,他拍下当时的城市最高楼——工商银行大楼;1997年下半年,他登上的最高楼,是电力大厦;1998年初,至高点在建筑业大厦……“启东发展真是快。”项亦周抚摸着这些老照片动情地说,“2006年的时候,当我再次以相同角度拍摄工商银行大楼时,发现大楼已淹没在四周的高楼中。”

“你们看,这是崇启大桥开工前的便桥,我都拍下来了。”2008年起,项亦周开始用镜头记录崇启大桥建设过程,从春夏到秋冬,从日出到日落,多角度记录大桥一点点“长长”。那些年,项亦周一得空就骑着摩托车去记录大桥建设。“这是2011年大桥建成通车那天拍摄的,我拿着相机的手都是发抖的。”项亦周指着一张大桥落成的照片,依然记得当时的激动,“从便桥到现在蜿蜒52公里的大桥,雄踞长江入海口,启东终于圆了大桥梦!”

“究竟拍摄了多少张照片,我自己也算不过来了!”在采访中,项亦周说,记录城市变迁,不仅是因为热爱摄影,更是对家乡的爱。他希望以这样的方式留住启东人共同的记忆,让往后的一代又一代感知家乡的变美变强,将这份热爱深植并不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