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龚丽丽
9月4日,在江苏天科汉膜流体技术有限公司投资的电驱动膜材料及一体化装备技术项目启东研发中心,工作人员正努力进行研发和实验。该项目目前拥有500平米研发及中试基地,在手订单超1500万元,预计今年底有望实现销售超2500万元,待2025年2000平米产业基地投产后,预计年销售可达3500万元。
今年1月,该项目通过科技招商落户启东市经济开发区,项目集聚创新与人才要素,项目带头人张楠获2024中国·启东第九届“启创杯”创业大赛分赛一等奖、总决赛一等奖。“我们的产品具备高效离子分离性能、优异的耐用性以及节能环保的特性,可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化工、制药以及环保等领域。”张楠表示,园区良好的科创氛围,让项目发展前景可期。
眼下,科技招商带来的“源头活水”不断为我市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活力。不同于传统招商侧重于投资量、产出量,科技招商更侧重于对科技创新要素的引进培育,从而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在培育创新主体方面,我市坚持把企业放在“C位”,于年初修订完善《关于持续推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及《实施细则》,进一步提升政策供给的精准度和政策导向的实效性,通过加强宣传解读,全力推动政策落地落实,确保政策发挥好效益。今年以来,已兑付各类奖补资金2064万元,惠及企业202家。
为实现创新要素的高度集聚,我市瞄准高校、科研院所这一“富矿”,全力加强平台建设,加快北大生科华东产业研究院、启东复旦医学创新研究院、上海大学长江口新能源概念验证中心、太原科技大学启东智能装备研究中心、南通大学启东海洋研究院等创新平台的建设和推进,集聚吸引科创项目、聚拢科技人才的“强磁场”,吸引关联企业、人才项目来启孵化成长。鼓励各类科创载体开展载体招商,导入上海、苏南等先进地区的扩张阶段项目,提供“订单式”孵化服务。其中,北大生科华东产业研究院今年新引进项目达6个,成为科技招商的强大磁石。
“为持续扩大合作‘朋友圈’,我们不断加强区域之间的交流,推动在沪离岸孵化中心扩大运营,在宁布局建设科创飞地并投入运营,深化与张江高科战略合作,积极对接长三角国创中心,充分利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优势创新力量,吸引更多科技企业和项目落地,推动我市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迈向新高度。”市科技局局长钱剑表示。
成效在一组数据中得到印证。今年上半年,全市招引科创项目93个;1~7月,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62.31%,比重列南通第一。如何进一步推动科技招商?我市已有新的规划:继续通过建平台、育主体、强合作等措施,挖掘更多的科创资源,努力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最大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