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产业向“新”攀“高”
时间:2024-09-09 A+   A- 举报

本报讯 9月4日下午,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机械加工中心内,工业机器人精准识别各式材料,迅速放在相应的工序上。今年,乾朔电子技改投入8000万元,对原有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淘汰低配置旧版本的电测机、冲床、焊接机等设备,引进视觉检测系统、点胶机等500余套设备,生产效率提高10%。

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强智能制造服务指导,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力度,促使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资,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据显示,1~7月,全市技改投资同比增长69.83%,列南通八县市区第二。

英内物联网科技启东有限公司印刷车间内,一名操作工点击系统生产叫料,系统立马协调无人立体仓库,立体仓库接到指令后,自动到指定的库位抓取原材料,放置到货架上。一旁等候的机器人“扛起”原材料,飞快地运送到指定位置。“‘智改数转’后,人均生产效率提升40%,能源利用率提升22%,生产运营成本下降30%。”公司总经理姚远介绍。

在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上占据优势,得益于该公司雄厚的技术积累,归功于企业坚守自主创新战略不动摇。企业从2019年开始就与第三方专业公司合作,投资1.6亿元,通过对设备智能化改造,建立现代化数据中心,进一步提升企业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目前拥有50余条自动化、智能化装备,14台工业机器人,车间内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占比超70%。

智改数转网联,即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近年来,我市将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作为提高产业创新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更高质量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走深向实。截至去年底,我市累计完成“智改数转”项目634个,完成406家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网联”诊断工作。

“我们将继续推进诊断转化,引育平台载体,推动企业‘上云’等工作。”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上半年,已有240家规上企业完成自评估工作,预计全年为280家规上工业企业提供“智改数转网联”免费诊断服务,实现规上工业企业诊断全覆盖。积极组织省级“智改数转网联”示范企业申报工作,共推荐上报企业19家。

(本报首席记者 钱爱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