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记者 陈丽娣
近日,江苏贯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建林放下了心中大石头,在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牛红志教授团队的帮助下,公司设备生产中遇到的技术瓶颈得以顺利攻破。“感谢市科技局‘牵线搭桥’,让企业创新发展更有动力和活力。”张建林高兴地说。
中小企业是实体经济的脊梁,是制造业的基本面,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增长点。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对地区经济的贡献呈上升态势,但也存在综合成本上升、负担不断加重、创新意识不强、技术投入不足、管理水平不高、创新人才匮乏等问题短板。在市政协第十六届三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陆新宇提出《关于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的建议》提案,建议加大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增强创新意识、增加科技创新投入,推动中小企业战略化合作及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
政协委员的提案得到了市委、市政协的高度重视,被市政协主席会议确定为今年的重点提案,由市委书记杨中坚领衔督办。8月15日上午,市委书记杨中坚带领市政协、市科技局、市发改委等部门负责同志,深入江苏指南润滑液压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海佳鑫能源装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现场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对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重点提案《关于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的建议》进行督办,对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为推进提案办理落实,4月10日,召开重点提案督办协商会,现场专题听取主办单位市科技局和市发改委、财政局、市场监管局等协办单位办理情况汇报。市政协主席邵茂华、副主席袁圣菊参会指导。4月28日,市政协经科委、市科技局主要负责同志,科技科协界委员、相关界别群众赴提案人所在公司,与提案人面对面沟通交流和协商讨论,并形成有效可行的建议意见。
作为承办部门,市科技局围绕提案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落实。修订完善《关于持续推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及《实施细则》,不断增强相关政策的操作性和针对性。今年以来,已兑付各类奖补资金2064万元,惠及企业202家。同时在上海举办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暨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23家企业负责人参加了活动。分五批组织60家企业参加了南通市科技型企业新质生产力专题学习活动,让中小企业拓宽视野、创新思路。
产学研合作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法宝。针对提案中“拓宽产学研合作渠道的建议”,市科技局深入高校、科研院所,收集专家成果资源,建立专家成果数据库,组织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常态化开展合作,共同申报科研项目,加强企业关键技术储备。4月中旬,举办启东·哈尔滨工程大学产学研协同创新专题对接会,中远海运海工、泰胜蓝岛等10余家企业参与对接洽谈,与校方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协议3个。6月下旬,举办启东—武汉科技成果直通车活动,我市企业就30项有效技术需求,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6所高校院所进行现场对接洽谈。今年以来,全市共实施产学研项目106个。
近年来,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服务体系,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模式,分别建立培育库,对各个阶段的科技企业实施相应的培育措施。
“中小企业在创新驱动中发挥的作用愈加明显。今年1~6月,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62.41%,列南通第一。”市科技局党组书记黄坤表示,下阶段,市科技局将围绕提案建议,持续完善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政策措施,持续优化利于中小企业创新创造的发展环境,持续健全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服务体系,奋力打造一流中小企业创新生态、产业生态,让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在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上实现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