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龚丽丽 茅晨华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青年是城市活力的重要源泉,是城市发展的中坚力量。如何提升城市对青年的吸引力、感召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是摆在城市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自2022年9月入选青年发展型城市(县域)建设省级试点以来,我市聚焦“青年人才集聚、青年人口导入”的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目标,以“希望之城 梦启东方”为品牌,实施“优智、优创、优居、优享、优越”五大行动,在积极引才、竭力留才、科学用才中,奏响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的“集结号”。
“这是一座心之向往之城”
有机遇、有挑战,东疆小城从未停止前进步伐,它以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限可能吸引着无数有志青年。
8月16日,南通析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涂奇奇格外忙碌,开会、视察、总结,不断地输出,让她收获满满,也让团队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来自福建的“90后”涂奇奇在生物医疗行业深耕多年,随着析奇医疗落户启东生命健康科技园,她便和启东结下了缘。
“启东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汇聚众多创新型企业和优秀的专业人才。”涂奇奇说,庆幸来到启东发展,优厚的政策扶持和良好的创新环境,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让自己充分施展才华、实现价值。
产业是吸引青年来启的最优招牌。秉持这一理念,我市坚持产业集聚与青年集聚融合互促,不断做大临港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优战略性新兴产业、做特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产业集聚青年、以青年引领产业。针对青年人口相对集中的启东经济开发区、海工船舶工业园等区镇,推行青年发展型园区建设,放大产业优势,吸引更多像涂奇奇一样的青年来启逐梦。
我市还主动将青年发展目标纳入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中,在《关于进一步提升人才发展竞争力的意见》《2024“万事好通·益启企”启东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中融入青年福祉。此外,我市每年举办两场青年专场招聘会,以及“东疆学子家乡行”等系列活动,不断优化青年人才招引措施和青年普惠政策体系,构筑吸引青年来启的“强磁场”。
为给青年“回家”的感觉,我市成立“青春留启”青年人才驿站,为来启求职创业的青年人才提供短期住宿、岗位推介、政策解读、城市融入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切实帮助来启青年降低住房和生活成本,让外来青年人才了解启东、选择启东、扎根启东。目前,我市共建有两批6家“青春留启”青年人才驿站,数量居南通前列。
“这是一座安身立命之城”
启东到底用什么留住青年?周到的服务是关键。
8月15日,振东冶金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技术中心主任张立,下班后如往常回到同样位于启东高新区的海上明月小区。从公司到小区,20多分钟车程,便捷又舒心,这里已成了他的第二个家。
张立的这套住房是参照《启东市企业引进人才综合补贴实施细则》优惠购入的。当初常住上海的他,常为频繁往返两地影响工作效率而担忧。“区镇、部门了解情况后,上门解释启东的人才安居政策,先是帮我安排人才公寓,现在又补贴买房,我彻底扎根启东了。”张立说。
为让更多像张立一样的青年人才安心留下,近年来,我市在人才安居保障方面持续发力,系统规划各级人才公寓建设,建成各类人才公寓14855套,稳步推动高新区“四海家园”、吕四港镇人才公寓等新建项目,切实完善从“一张床”到“一间房”再到“一套房”的多层次住房供给体系。2023年共计为5605名人才发放生活津补贴、购房补贴等5430.29万元,全链条保障青年“安居梦”。
除了安居之外,这份“暖心”还拓展到了青年“急难愁盼”各个方面。在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进程中,我市联动全市28个部门、各区镇从子女教育、住房医疗、权益保护等方面形成20项工作清单,想方设法保障青年生活所需,为其在启安居乐业构建一张清晰、立体、全面的护航网络。
启东为长久留住青年,更注重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让青年于精神层面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特别是近来爆火的“青年夜校”,今年先后开设2期13个班次,咖啡品鉴、AI大语言模具赋能、绘画等课程丰富多样,吸引超过300名青年参与,成为众多年轻人的“夜生活”基地。
“这是一座创新创造之城”
在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大国重器含“青”量满满。启东中远海运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电仪工程师于彤2019年从哈尔滨工程大学毕业后便来到启东。“刚入职不久我就开始接触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经过多年磨练,我已在工作中独当一面。”于彤说。
在海工船舶工业园,像于彤一样的青年不在少数,他们在各自的岗位创新创造、发光发热。“我们园区35周岁以下青年员工约有1.5万人,占园区总人数的38.5%,青年已经成为推动海工园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海工船舶工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宋水花介绍,为更好发挥青年力量,园区建设了海工园青年发展型园区,以产业发展吸引青年,创新青年培育平台,多元化服务青年群体,让园区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园区更有为。
一座城市的魅力源于新思想、新技术、新活力,而青年则是这些活力的源泉。连日来,团市委正着手准备2024年“创青春”青年创业大赛,这也是我市第四年筹办该赛事。“赛事举办以来,我们先后获得国赛金奖1次、银奖1次,省赛奖项2次,统筹青商、青联等平台开展资源对接、政策答疑等创业帮扶,会同相关部门成功帮扶项目8个,其中1个在启东(上海)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孵化。”团市委副书记陈佳俊介绍,此外,依托我市现有各类科创平台,成立5家青创空间,推进“东疆青创合伙人”“东疆青创 365”“东疆青创菁英贷”等多个工作项目,常态化为青年提供创业支持。
创业大赛激发了青年的创新活力,而常态化的交流学习则让他们“拔节生长”。我市深入实施青年建功“四大行动”,深化“薪火相传·启企与共”新生代企业家领航计划、“青农学堂·新农菁英”等项目,每年开展政企对接、银企互动、青商会交流活动20 余场,并成功举办江苏青商“市县行”走进启东活动,以此加强长三角青商之间的交流。同时,与镇江、太仓、张家港等地的青商会积极开展互访活动,为青年人才搭建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
启东,因青年的活跃而更加璀璨夺目,青年,也因启东的包容而拥有更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