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岸鲜海蜇100吨
时间:2024-08-09 A+   A- 举报

本报记者 王天威 顾晓晓

8月8日上午11点刚过,塘芦港鑫涛水产有限公司的码头热闹起来,4艘满载着新鲜海蜇的渔船缓缓停靠港口。甲板上、圆桶里密密麻麻的海蜇,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随着船身的轻微摇晃而颤动,空气中氤氲着浓郁的海洋咸腥味。

船只一靠岸,船上船下的工人们立刻忙碌起来,汗水挂满脸颊,难掩收获的喜悦。工人们迅速分工,有的稳固船只,有的紧锣密鼓地铺设卸货通道,还有的则忙着用网兜捞出新鲜的海蜇。吊机抓起一网又一网的海蜇从船上转运到卡车上。因为产量太高,码头已经来不及现处理,等运到加工场地后,工人们将新鲜海蜇按个头大小、品质好坏进行分类和清洗,再进行腌制。经过“两盐一卤”腌制工序,大约一周后,这些加工好的海蜇成品将销往全国各地。

“今年海蜇大丰收!我们船一天就能捕获万把斤。”工人张帅兴奋地向记者展示着刚捕捞上来的鲜海蜇,他笑容满面地说:“今年的海蜇不仅数量惊人,质量也是上乘。而且价格非常亲民,食客们有福了。”

鑫涛水产负责人潘红涛,是个跟大海打了35年交道的老渔民,他告诉记者,已经有30多年没见过海蜇这样的丰收场景了。“每船收获上万斤,每天20万斤鲜海蜇上岸,公司100多名工人日夜赶工,每天可生产出成品3万斤左右,根本忙不过来。”潘红涛说。

吕四海蜇历史悠久,是中国“海产八珍”之一,扬名中外。采用传统工艺加工生产的吕四海蜇富含蛋白质、脂肪、钙、铁、磷等元素,具有清热解毒、降血压等作用,是中国传统海产品的代表。吕四海蜇质脆无沙,爽口不腻,吃起来有嚼劲有声响,因此当地人都把海蜇称作“响菜”。2010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吕四海蜇”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今年海蜇为何大丰收?对市场有何影响?市农业农村局渔业科科长杨有德认为,2023年开始,农业农村部实行专项(特许)捕捞制度,我市今年开始核发沙海蜇专项证。今年8月1日,我市4种专项特许捕捞渔船(桁杆拖虾、笼壶类、刺网和灯光围网)149艘,沙海蜇专项特许捕捞渔船251艘均可出海作业。

今年海蜇大丰收,产量少的渔船每天捕捞6~7千斤,产量好的每天能达到2~3万斤,参与沙海蜇捕捞的渔船平均每天每船预估产量在1万斤以上。大量海蜇上岸,参与收购加工的水产码头负荷很大,鲜海蜇的价格从8月1日的1.5元/斤跌落到8月8日的0.5元/斤,而去年同期码头收购价格在4~4.5元/斤。

潘红涛表示,加工好的海蜇皮市场上大约10元/斤,海蜇头甚至低于10元,虽然价格大跌,但是产量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摊薄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