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延续向好态势,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幅11.5%,位列南通八县市区第二。
产业发展有高度。今年以来,市发改委编撰制定《启东市制造业产业链图谱》,为全市制造业产业发展及招商引资提供精准参考。启东经济开发区围绕“打造长三角地区半导体装备及材料产业发展新秀”目标,外引内联,集聚产业资源和创新要素,精心培育捷捷微电、乾朔等知名老牌企业,强势推进光来精密电子、神众智能科技等项目的投产落地,上半年,启东经济开发区新一代信息及半导体产业应税销售增幅近40%;高新区紧抓国家大力抢抓新质生产力发展,围绕海工船舶重装产业发展抓配套,以船舶零部件、重工设备等为主攻方向,同时招引一批新马、耐特捷等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产出效益高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上半年,高新区高端装备产业发力明显,应税销售增幅达到8%;启东生命健康产业园积极对接上海优质资源,精准嵌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链,集聚希迪制药、优扬药业等优质生物医药企业,全力打造“生物医药就到启东”的产业地标,上半年,启东生命健康产业园生物医药应税销售增长11%。
创新培育有深度。我市坚持新老并举,不断调优全市工业产业结构,转型传统产业、巩固优势产业、壮大新兴产业,促进新旧产业协同高质量发展。重视电动工具、精密机械等我市传统产业的优势基础,通过智改数转网联,加快推动本土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鼓励企业向产业链中高端环节发展,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加快培育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智能工厂、重大装备首台(套)或关键部件、绿色工厂、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等。巩固优势产业发展地位,充分发挥现有政策效应,引导海工船舶重装等优势产业进行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改造,以技术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保持我市海工企业在行业内的领先和优势地位。促进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壮大新能源、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发展根基,借助靠江靠海靠上海的地理优势,放大“左右逢源”效应,积极对接招引上海、苏南先进项目、创新平台,带动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目前已集聚了以海四达、林洋、拜耳等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拥有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华东产业研究院、启东复旦医学创新研究院等多个创新平台。
服务企业有温度。今年6月,我市秉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宗旨,打造启东市企业服务中心及“启东市企业服务E企通”网站,以“只进一扇门、只上一张网、办成所有事”为目标,系统打造线下线上相融合的服务模式,在企业项目申报、政策解读、供需对接、活动路演等方面提供专业化、便利化的贴心服务以及全方位的支持,全面推动涉企服务从“多头分散”转变为“一站集成”,目前已开展相关活动13期。
(本报首席记者 钱爱仁 通讯员 周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