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天舒
7月27日上午,合作镇李华养殖场内,2辆满载着猪粪的专用运输车缓缓驶出大门,准备前往畜禽粪污集中处置中心。“感谢政府的好政策,让猪粪‘变废为宝’,粪水处理难题一举得到解决!”养殖场负责人李华高兴地说。
过去谁家圈个猪圈,人人都想绕道走。粪便堆积、臭味熏天、蚊蝇乱飞……翻开农村养殖的“老黄历”,写满了脏乱差,特别是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污,更让周边村民怨声载道。李华的由衷感叹,道出了我市聚焦破解养殖污染难题,将农村“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财富”所取得的显著成果。2018年,市委市政府确定“打赢治污翻身仗”总目标,以刮骨疗毒之勇气,力求从根本上破解猪粪污染这一老大难问题。随即,我市全面开展消除黑臭粪污沟工程,全方位实施以工厂化生态治理为引领的综合治理模式。2019年,启东利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顺势成立。
走进位于东海镇锦绣村的启东利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一组组像长布一样的生物风屏整齐直立。集中收集来的猪粪经干湿分离→四级厌氧、耗氧→沉淀→酵解风屏等7道工序,最终实现零排放处理。“这是我们引进的一套酵解风屏零排放处理系统,经过处理的猪粪成了可还田的有机肥,且便于储存和运输,老百姓接受度很高。”总经理杨冬冬介绍,公司还购置2台50千瓦沼气发电机组,收集猪粪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沼气后发电上网,另把日均150公斤干粪肥回赠于周边农户。
生猪养殖受周期及气候、农时影响,常会出现猪粪在某一时段的爆发式增多,在此背景下,利城公司的无害化处置流水线便承担起应急调控职能。“冬春农田用肥少,公司满负荷运行,夏秋水稻在田,蓄粪池里的肥料供不应求。”杨冬冬介绍,公司在南阳镇还运行着园区农业秸秆处理中心,通过粉碎产出的粉末和颗粒,可以做成山羊养殖饲料,生产出的生物质燃烧颗粒也可作为企业生产的燃料。截至目前,利城公司共与全市720家规模猪场和20多个种田大户订立“随叫随到”协议,建立全覆盖的吸污、送肥服务网络。
在养殖过程中,因换季等原因,畜禽死亡不可避免。通过上门收集、投料切割、高温灭菌、螺旋分离等高温干化工艺,利城公司处理车间内,病死畜禽经过十几道工序变成了有机肥,整个处置过程采用密闭式管理、自动化操控。“死亡动物经过无害化处理完全可以变‘废’为‘肥’”。杨冬冬介绍,他们采用的是高温灭菌干化无害化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成品主要为工业油脂和残渣,残渣可用于制作有机肥。2023年,利城公司为全市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11.5万头,严格杜绝了食品安全风险和生态环境污染。
通过工厂化生态治理模式,利城公司将畜禽粪污、农业秸秆和病死畜禽集中处置,变废为宝、用废于田,串起了农业废弃物生态循环链,为广大农村和农民创造“绿色财富”。“接下来,我们将探索更高质高效的农业废弃物处理模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杨冬冬表示。
凭借这般运作模式,5年多来,全市通过集中处置、田头存蓄、变废为肥、沼气发电等务实举措,年均无害化、资源化消纳猪粪总量超5万吨,生态治理率超99%,总返田率达85%,涉及的3万亩农田大面积丰收、生猪产业健康发展、人居环境持续优化等一系列治理成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