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欣美 茅晨华
东疆大地,干事创业之风处处涌动。
面朝大海、以“敢为人先”著称的启东,不少企业历经蛰伏、蓄势,显示出“春风吹又生”的韧劲与活力,迸发出万马奔腾的崭新气象。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贯彻落实“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重要要求,推动创新、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开放创新,政企“双向奔赴”
7月5日,启东经济开发区的神众集成电路产业成套子系统、零部件的研发、制造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该项目将在年底前建成达产,有力加码启东经济开发区泛半导体产业版图。“没想到项目推进如此顺利高效。”项目负责人戎华欣喜地说,政府相关部门提前介入,给予专业的指导和支持,让企业少走了许多弯路,为抢占市场先机赢得宝贵时间。
“为实现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市镇两级项目管家团队主动对接,靠前服务,辅导企业利用土地等待期,提前推进方案设计、施工图审查等事项,让项目提前‘热身’。”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杨恒介绍,在项目报批过程中,市数据局与住建局、资规局积极联动,为企业送上“桩基先行”“交地即发证”等惠企政策“大礼包”,同时提供并联审批、绿色通道、容缺受理等一系列服务举措,通过部门现场联动将企业困难“一次协调、统筹解决”,为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开放创新是地方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拿地即开工”作为政府部门开放创新的生动实践,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更展现出地方部门敢闯敢干、积极协作的奋进姿态。截至目前,全市“拿地即开工”项目总数 69个,总量位居南通前列。
引来项目,更要“双向奔赴”。在产业发展中,集群效益日渐凸显,而这背后离不开政府各部门的紧密协作与共同努力。这两天,位于启东生命健康产业园的江苏一帆生物医药项目,环评、安评等各项手续正在办理中,同步进行的还有厂区规划改造设计,预计下半年开工建设,部分项目年底前能够投产。
启东生命健康产业园重点培育新材料、生物医药特色产业集群,一帆生物的落户与园区定位和集群发展十分贴合。为引来一帆生物这样的“金凤凰”,园区打起十足精神。“我们成立工作专班,全力当好服务企业的金牌‘店小二’,为项目提供从引进、签约到开工、落地、投产全过程跟踪服务,确保项目‘招得来、落得下、走得远’。”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彭雄辉介绍,今年以来,园区新增有效项目信息30个,完成签约项目11个,其中10亿元项目2个,外资项目1个。
东疆大地,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开放创新,如同一股强大的洪流,为地方敢闯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携手奋进,搭建“发展舞台”
各类大型机械设备轰鸣作响,施工车辆穿梭往来,工人们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7月8日,虽骄阳似火,但在启东高新区江苏嘉盟电力设备有限公司二期项目现场,仍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嘉盟电力是一家专注于电缆连接领域的老牌企业,近年来,公司加快转型升级,产能不断扩大,原有厂区已无法满足客户需求。“我们当时看中一块‘熟地’,想在那新建二期厂房,便和园区提了想法。”江苏嘉盟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施希锋感激地说,“没想到园区当场给予承诺,3天后相关领导带队到公司回访,并拿出详细合作方案,让企业有了更多加速发展的底气。”
地方部门的支持是企业发展的坚实后盾。启东高新区全面推进项目建设、创新驱动、营商环境“三大比拼”,搭建起“企业敢干”的舞台。如今,越来越多“头回客”在这里“梅开二度”,已有昭晟、点夺等6个“二期三期”项目追投扩建,启宝、巴兰仕等更多项目正计划扩建二期、三期。
当今,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企业创新的主力军,也是检验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指标,更是新质生产力快速形成的一个重要体现。眼下,新一轮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已经开始,市科技局工作人员深入各大企业,深度挖掘创新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企业,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和带动效应,助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成功申报高企,让我们在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享受了许多优惠政策,使企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研发、生产和市场拓展中。” 泰林科技(江苏南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朝伟感激地说,“我们企业连续申报了3年,前几年都因为一些原因与高企失之交臂,后来市科技局为我们组织专家会审,开展‘一对一、面对面’指导,去年终于申报成功。”
2023年度我市完成申报260家,认定高企181家,净增81家,目前高企总数达375家。高企认定数、净增高企数、高企拥有数、高企认定通过率均创我市新高。
如今,在我市,政府部门和企业同频共振、携手奋进的场景越来越多,在项目审批一线、在招商引资战场、在产业升级前沿……大家心往一处使、劲往一处用,共同描绘着启东发展的宏伟蓝图。
一线赛马,拼出发展新活力
6月底,南阳镇再次组建“招商团”赶赴合肥,开启为期3天的投资促进之行。
“不等不靠,开启主动招商”的背后,是南阳镇各级干部的紧迫感、责任感。今年南阳镇定下的招商目标引进亿元以上项目7个、5亿元以上项目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1个。
担子不轻,唯有实干。锚定既定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我市各级干部不断把创新之势、改革之势、开放之势转化为制度优势、发展胜势,推动企业与干部之间的协同协作。
机器快速运转、员工各司其职、“协奏曲”车间奏响……7月8日,位于永和集镇的南通市华东润滑设备有限公司火力全开赶进度。公司总经理黄新元表示:“多亏政府的保驾护航,有了新厂区,企业产能提升,效益翻番。”
南通市华东润滑设备有限公司占地仅4亩,近年来,企业一路被订单追着跑,腾挪不开的烦恼成了黄新元的心病。政府获悉情况后,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在距离华东润滑500米的地方,帮助企业寻揽了一处占地8亩的闲置厂房,解决了企业扩产难题。
今年以来,我市企业干劲十足、闯劲骤增。6月3日一大早,伴随着施工机械隆隆的轰鸣声,位于启东经济开发区的锦汇科创园项目建设现场又开启了紧张忙碌的一天。100多名员工各司其职,各项建设任务均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
“工期只有15个月,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抓紧施工进度。”锦汇集团腾飞建设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新雷说,开工前,园区指派专人与企业做好对接,第一时间解决临时用地问题。此后,工作人员实时上门跟踪服务,及时有效地帮助企业解决各类困难。“有了他们的帮助,我们只管铆足干劲‘项’前冲。”陆新雷信心满满。
企业冲锋在前,政府的服务也需转变,更主动地发现企业需求。
“多亏了镇上干部用心用情的服务,企业发展信心十足。”提到干部的办事作风,南通趣轩管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晓锋竖起了大拇指。
南通趣轩管业今年3月在惠萍镇注册。在企业发展的同时,黄晓锋获悉高新区有一家下游企业。“如何才能和他们牵上线?”正当他发愁时,副镇长周博伟主动当起红娘,和高新区取得联系,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目前两家企业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按下“发令枪”,动作就要快。全市各级干部正加强政策集成供给,做好生产要素保供、项目推进保障等工作。2个月前,南通佳百味宠物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黎刚明还在为招不到稳定的工人犯愁。如今,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了:“镇上帮忙联系了市劳动就业处,百来号来自陕西西乡的‘老员工’在食品级生产车间内熟练操作,招工问题解决得又快又好。”
近年来,汇龙镇经发条线的工作人员划分为5个网格服务群,对辖区内6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在建项目定期联系、每月走访,及时发现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今年以来,累计为企业、项目解决各类难题20余个。
助企纾困,形式不拘一格。启东永庆储能新能源配套储能电站项目青睐于合作镇的金牌服务,群鹤机械项目惊叹于政务服务效率之高,上海爱谱华顿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钟情于政府的贴心服务、省心办事……
“我们要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场景,必须‘敢’字当头。”不少一线干部表示,要放开手脚、干事创业,基层在顶层设计的框架内大胆闯、大胆干,企业安心谋发展,释放群众创造力,以此推动改革发展活力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