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6月7日,投资1.4亿元的江苏神众智能制造有限公司集成电路产业成套子系统及零部件研发制造项目顺利取得桩基施工许可证。“‘启东速度’让企业在这里发展更有信心、更加舒心。”项目负责人翁春晖惊叹于启东的政务服务效率之高。目前,项目正在实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分段审查,桩基施工和主体工程报批两不误,项目建设进度提前2个月以上。
项目作为经济发展“主引擎”,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为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我市采取一系列措施加速项目落地,优化营商环境。今年以来,我市“拿地即开工”项目累计15个,“桩基先行”项目累计7个,涵盖政府投资、民生实事、工业发展等多个领域,数量均保持南通第一, 彰显“启东速度”。
“拿地即开工”已呈常态化。1月16日,申密机电设备(南通)有限公司500台汽车密封件专用设备制造项目作为我市今年首个“拿地即开工”项目,市数据局紧密协同自规局、住建局等部门,依托“企管家”“建管家”“碳管家”,靠前服务、全程指导,不断寻求突破以“拿地”为时间节点,变“等地期”为“加速期”,实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五证齐发”,推动项目从拿地到开工时间由4至6个月最快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极大缩短项目审批时间。自2022年初“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流程开展以来,我市累计办理“拿地即开工”项目67个,实施范围由工业项目不断向政府投资项目、社会投资类公益项目拓展,审批服务模式日益完备并形成常态化。
桩基先行,加快建设进程。5月底,启东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启东中学新校区民生实事项目顺利拿到桩基施工许可证,为项目开工建设按下“加速键”。我市在建设单位信用承诺基础上,不断优化再造审批流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实施“桩基施工许可先行办理”改革举措,确保桩基工程在安全管理下实质性开工建设,让项目建设进度提前2个月以上,切实加快建设进程。自2022年“桩基先行”实施以来,我市共办理“桩基施工许可”32个,大力推动实践创新,探索桩基工程单独发包、施工图设计文件分段审查,聚焦全市高质量发展需求。
市数据局总工程师张建驰表示,下阶段,市数据局将始终以企业需求为立足点,聚焦服务企业发展,进一步推进“社会投资低风险简易管理”、施工许可“一证办理”等一系列便民利企政策,持续优化服务能力,创新服务举措,为企业群众营造流程更简、速度更快、服务更优的政务服务环境,推动项目建设“快马加鞭”,不断优化工程建设领域营商环境。
(本报首席记者 陈丽娣 通讯员 肖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