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来自上海和苏南地区
时间:2024-05-31 A+   A- 举报

一季度我市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2个

七成来自上海和苏南地区

本报讯 连日来,位于启东高新区的上海昭晟机电(江苏)有限公司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生产,一派忙碌景象。“企业专业生产电解铜箔生产设备、覆铜板生产设备、锂电池生产设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多数集中在长三角区域。”企业生产负责人周易介绍,企业将加强与上海企业和高校的合作,在壮大企业的同时,更好地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昭晟机电是我市积极融入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不断放大交通区位、江海岸线、承载空间等优势,深化与上海、苏南资源整合、平台对接、项目合作,持续做好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北岸先行区建设,打造上海、苏南向北辐射的首选城市。今年一季度,全市新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1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6个,累计承接来自上海、苏南的亿元以上项目22个,占全市落户产业项目比例超七成。

“在上海研发,享受启东的项目和人才政策优惠,既解决了企业招引研发人才的难题,也解决了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明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启东(上海)协同创新中心入驻企业之一,公司总经理李昌盛介绍,企业主要提供新药早研、药代动力学检测等领域科研服务,研发人才都有国内一流公司生物制药研发与科技服务经历。

去年10月份,启东(上海)协同创新中心在上海张江科学城核心地带“开张营业”,致力集聚沪启两地科创和产业资源,建立研发、孵化、前窗在上海,生产、转化、后台在启东的区域创新共同体,是我市在上海打造的科创“飞地”。目前,中心已入驻项目7个。

跨江向海,乘风扬帆。我市在规划、交通、产业、创新、生态方面全面对接上海、融入苏南,让“上海、苏南研发,启东生产;上海、苏南产业,启东协同”成为发展常态。下阶段,我市将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强化规划设计,拓宽合作领域,加快推进交通畅联、科创互动、平台共建等六大工程,实现开放“同圈”、产业“同链”、生活“同城”,切实把跨江向海的先发优势转化为优江拓海的崛起态势。

(本报记者 李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