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鲜”上市俏“云端”
时间:2024-05-24 A+   A- 举报

吕四至诚水产抓住制约产业发展的痛点,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推动传统海产品焕新销售——

领“鲜”上市俏“云端”

本报记者 潘瑾瑾

进入休渔期,往日热闹的吕四渔港好像突然按下了暂停键,安静了许多。袁海兵也不用每日前往渔港亲自挑选海货,有点闲暇的他,可以和团队研究线上即将推出的新品1/2菜(半成品菜)。

56岁的袁海兵是地道的吕四人,更是地道的渔民。祖上靠海吃海,传到他这已经是第七代。从父亲手里接过“船老大”位置的那年,他18岁。“身材瘦小,出去打渔天天生病。”意识到自己不适合从事捕捞作业,袁海兵的心里便一直盘算着怎么把生意从海上拉到岸上。

那时候,吕四地区的经营模式都是将船上捕捞到的海鲜进行腌制,再将腌制过后的产品售卖,“腌制产品非常廉价,本地人都不吃,只能卖给外地人!”头脑活络的袁海兵想到把海鲜冰冻后再卖,上世纪80年代,他开了渔港上第一家冷库,一下子打开了海鲜的销路。

捕捞注重的是量,“上岸”后的袁海兵注重起了质。“只有好货才能引得顾客回头。”用心经营多年,长三角的批发市场、大型酒店,慢慢都成了他的回头客,他也打出了品牌“至诚”,“用最真挚的诚意做好产品,不能给吕四海鲜这块牌子丢份!”袁海兵几十年来经营海产品的同时致力于擦亮“吕四海鲜”这块招牌。

互联网兴起、智能手机普及,做网站、开发微信小程序,袁海兵一直没闲着。“上了岸,我就想去‘云’上看看。”早在七八年前,袁海兵就开始聘请团队开发线上产品。从批发的大包装到精致的线上小包装,从门市生意到接触电商……在吕四同行的眼里,袁海兵一直是“走在时代尖端”的人。这个称呼有认可,也有嘲讽,“时代在发展,老是原地转圈肯定不行,我坐不住!”作为商人,他觉得“安分”不见得就是个褒义词。

如果说,袁海兵是从岸上摸索上“云”,那么留美回来的女儿袁可欣则是将“至诚”直接拉上云层。和“至诚”一起成长的袁可欣,对吕四海鲜有着深厚的感情。“没有人知道吕四海鲜,没有消费者能认准吕四海鲜购买。”父女俩闲聊时,袁海兵惊喜发现在外学习工作多年的女儿能精准抓住制约产业发展的痛点,他决定让女儿全面接手家里海鲜产业,袁家渔八代正式上任。

意识到问题所在,袁可欣立即行动了起来。她组建了一支背景丰富、技术过硬的年轻团队,把新鲜的血液和思维,带入这个由传统掌控的行业,并将线上品牌取名“至鲜”。

一个好的品牌,必然需要好的产品支撑。袁可欣决定从吕四的特色海鲜入手,将吕四高质量海鲜产品作为“至鲜”打头阵的明星产品。接受父亲袁海兵的建议,吕四油带鱼成为“至鲜门面”。作为带鱼中最高质量的产品,吕四油带鱼的价格也最高,由此号称带鱼中的“爱马仕”,但是喜爱它的消费者却不在少数。2021年5月,袁可欣带着“至鲜”入驻京东生鲜,一举拿下京东同品类销冠,也大大提升了吕四海鲜的知名度。

之后,她立马和团队里的伙伴瞄准“95后”消费者,洞察年轻人对“懒人快手菜”的需求,对原生态海产品进行升级深加工,打造适用于独居青年、家庭用户和餐饮店的高品质的1/2菜。

如今,“至鲜”产品已入驻盒马、CITY SUPER等多家高端精品商超,线上则在京东、天猫、抖音、东方甄选等平台全面开花。

随着近几年来线上营业额的翻倍增长,袁海兵集采购员、研发员、试吃员等多重身份于一体,他乐此不疲。“女儿带着产品在云上飞,我手里握着那根线就行。”袁海兵手里的那根线,其实就是源自内心深处做强吕四海鲜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