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出本领 比出干劲 干出实绩
时间:2024-05-10 A+   A- 举报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市“对标苏南学先进、攀高争先创一流”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精神系列报道③

学出本领 比出干劲 干出实绩

本报记者 孙亚军 陈丽娣 茅晨华

比学赶超号令出,争先进位“拉满弓”。全市“对标苏南学先进、攀高争先创一流”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召开后,全市各地各部门立即行动,认真学习贯彻大会精神,聚焦重点任务和目标要求,转思想变观念,不断创新突破,在学先进、争先进中展现新作为,全力拼出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明天。

市发改委主任王峰华表示,要学习苏南自我加压、善作有为的进取精神,推动主要指标争创南通一流。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全年力争工业开票销售增长10%,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达到9.5%,服务业重点行业营业收入增幅10%,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考核保持在南通第一方阵,全国综合实力百强榜排名进前20。学习苏南超前谋划、创新转型的智慧胆识,推动产业发展争创历史一流。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重点做好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北岸先行区规划建设,积极开展启东—浦东重点合作园区、启东—崇明重点合作园区、启隆—海永高教城等创新载体规划建设。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合理规划产业内循环发展布局,引导产业间协同;实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加快重点能源项目建设。学习苏南开放包容、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推动营商环境争创全省一流。聚焦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持续擦亮“万事好通·益启企”品牌,加快落实好提升营商环境行动方案3.0版68条举措,确保我市营商环境排名继续保持全省前十。加快设立启东市企业服务中心,争取6月初试运行;持续深入开展“千人千企”挂钩服务、部门挂钩产业等活动,组织开展好“垦牧杯”启东杰出企业家评选。

市商务局局长姚赛花表示,将对标苏南产业集聚,围绕三大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集聚度提升。瞄准临港产业,充分发挥吕四港码头、岸线、腹地等资源优势,推进重大临港项目落户;主攻战略新兴产业,主动融入上海、苏南先进制造业集群,引进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半导体等战略新兴产业项目;聚焦特色产业,围绕电动工具、高端机械装备等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供应链、价值链向高端迈进。对标苏南产业特色,围绕四个重点定位,推动项目含金量提升。注重打造产业长链,持续巩固壮大高端制造、海工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深度参与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合作;注重招引外资项目,深化与商会协会、专业机构合作,加快引进一批先进制造业外资项目;注重建立联动机制,与苏南加强产业互动,吸收外溢项目。注重龙头企业引领,通过“配套引龙头”“龙头带配套”,补齐产业薄弱环节。对标苏南产业承载,围绕五大园区平台,推动项目落地率提升。以启东经济开发区为引领,重点引进半导体装备及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海工船舶工业园大力建设“世界知名,中国一流”的海工及重装备产业基地;生命健康产业园全面对接张江药谷,打造健康产业集聚区;吕四港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临港重装备、能源储运等临港产业,打造千亿级临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积极对接上海浦东,打造上海北翼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高地。2024年全市确保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0个。

“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市科技局党组书记黄坤表示,科技部门将以“七虎竞南通,启东争头筹”为首要任务,以“对标苏南、攀高争先”为奋斗目标,以“向海图强,向新发展”为工作主题,以“争头筹、做全优”为使命担当,积极策应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这一主线,紧盯科技重点指标追赶苏南、争创国家(省)创新型城市两个重点,完成高企、创新平台、科创载体三个倍增目标,锚定“创新主体首位度、创新平台集聚度、科创载体加速度、创新生态显示度”四个维度,聚焦“高质量培育创新主体、高水平搭建创新平台、高能级完善孵化体系、高标准打造创新生态、高站位强化组织保障”五个举措,一手抓科技创新内核能级的提升、一手抓一流创新生态的打造,推动科技创新工作从“跟跑”“并跑”逐步向“领跑”转变,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实现科技创新对新质生产力的“储能、赋能、释能”,努力成为全省科技创新工作的排头兵、领跑者。

市数据局局长陈卫丰表示,市数据局将加快推进数据资源集成化建设,分类分级研究推进数据资源跨部门互联互通,引导产业强化“+数字”和“数字+”建设,强化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水平,以数字赋能推动营商环境各项工作进一步提升。将涉企的各类优化举措,整合打造成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全面推进“签约即颁照、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用”常态化实施,纵深推进“项目管家”服务,用营商环境的“软实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硬支撑”。综合推进“网格+代办两员融合”“微管家”服务进村入户,全面打造以“应进尽进+一站服务”“全科+全能”“网格+代办”为主题的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推动沪启异地办事从“网上办”到“掌上办”“自助办”,用政务服务改进的“一小步”换企业、群众获得感提升的“一大步”。

“大会传递了比学赶超、真抓实干的强烈信号,也对人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张笑慰表示,人社部门将锚定重要指标任务,持续构建高品质人才生态环境,创新人才服务发展机制,加大“双招双引”政策宣传力度,及时兑现奖补资金,充分发挥政策集聚效应。走产才融合发展之路,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充分挖掘人才红利,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打造“日出江海 梦启东方”的城市形象增光添彩。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黄海荣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将积极对标苏南,自觉在大局中考量、谋划和推动工作,深入推进质量强市、标准兴企、知识产权强市等一系列战略举措,持续做好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挂钩服务工作,强化包容审慎监管,不断提高监管质效,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助力企业轻装上阵,落实公平竞争审查长效机制,加强涉企价费整治,打造规范有序、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为持续打响“万事好通·益启企”营商环境品牌添砖加瓦,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势赋能。

市住建局局长黄豪杰表示,住建局作为重点民生部门,将在提升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平方面找差距、下功夫。将继续把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凝心聚力办实事、优服务、惠民生,推动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居环境持续提升,不断促进建筑业和房地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努力建设宜居宜业美丽城市。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陆健表示,农业农村局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坚持“保产量”与“提产能”相结合,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协同发力,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把产业兴旺作为“重中之重”,持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深入挖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把宜居宜业作为“目标追求”,聚力生态美、环境美、人文美,致力打造和美善治现代乡村,让村庄既有颜值更有品质。把强村富民作为“根本任务”,积极打造创新创业“舞台”,释放农村改革“红利”,高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汇聚起全力奔跑、同心筑梦的“三农力量”。

市文广和旅游局局长陈娟表示,将围绕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圆陀角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双创”目标,聚焦文旅招商引资,大抓文旅项目建设,激发文旅消费活力,加快提升文旅产业发展动能;聚焦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文艺精品生产,加快塑造公共文化服务优势;聚焦文旅品牌创建,建立健全宣传矩阵,完善文旅产品供给,全面展开营销推广,加快传播城市文旅品牌形象;聚焦文化遗产传承弘扬,守牢文保底线,推进活态表达,加快提升文保非遗工作水平,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上下功夫、出实招、强实效,全面打响“日出江海 梦启东方”城市品牌,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