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推行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服务,经过5年实践,实现“安全+降本+减量+增收”的多重效应——
放心农资直送田间地头
本报首席记者 黄欣美
5月7日,一辆标有“农药零差率配供”字样的厢式货车驶入王鲍镇大生村的宜江家庭农场,送货员卸下8箱戊唑咪鲜胺后,让农场主验货签字。
50岁出头的种田大户孙宜江,7年前办起了家庭农场,流转耕地400多亩。“以前从个体农资店购买农药,价格高不说,质量还得不到保证。现在零差率农药直接配送到田头,质量有保障,价格也比市场上低许多。”孙宜江满意地说,“戊唑咪鲜胺最贵卖到60元/瓶,零差率配供只要40元/瓶,全年可节省一笔不小的支出呢!”
2019年起,我市在南通先行先试推行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服务,即对主要农药品种实行公开招标确定供货厂家,农药按厂家出厂价直接供应给农户,农户购买农药时得到了零差率的直供价。经过5年实践,实现了“安全+降本+减量+增收”的多重效应。
一套体系筑一道屏障
解安江在吕四港镇巴西村承包了860亩地,他算了一笔账:小麦种植季共需进行3次病虫防治,仅专治赤霉病的农药成本约15元/亩,实行农药零差率后,成本降至6元/亩。“需要什么农资,打一个电话过去,农资配送企业就能送货到田头。”解安江笑道。
负责农资配送的是启东禾盛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季正海介绍:“全市范围内配送点的配送服务由我们负责,种田大户也由我们送货,普通农户则由配送点配送,打通了服务农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为从源头保障农产品安全,助力农户节本增效,加快推进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我市出台《启东市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建设实施意见(试行)》,明确由市供销合作总社牵头负责农药统一配供体系建设。当年12月,通过公开招投程序确定启东禾盛农资(连锁)有限公司为农药统一配供实施主体。
覆盖全市的农药零差率配供体系,按照“统一主体、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回收、统一拨付”原则,依托农资公司及农资供应网络,构建农药集中配供体系,以出厂价格销售给农户,所有网点统一制作并安装带有项目标志的价格公示牌、项目制度牌、项目点位展示牌,并设置产品专柜。
农民买农药能省下这么多钱,农资店还有利润空间吗?季正海道破个中奥妙:地方财政补贴销售额的20%!他介绍,全市实施农药零差率销售后,累计配供250万亩,销出农药4953.25万元,为农户节省超990万元。通常来说,种一季稻一季麦每亩需要使用近300元的农药,现在能省下20%,只要240元左右。
在农药配供上,零差率配供的农药品种全部为低毒高效农药或生物农药,不达标的企业完全不能进入门槛。每年年底,我市充分听取专业化服务组织、规模种植户、农药生产企业(或代理经销商)的意见,结合实际会商确定第二年度所需采购的农药品种。去年12月份举行的农药招标会上,来自全国的39家农药生产企业参与竞标,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市供销合作总社全过程监督,确保招标过程公平、公正、公开、透明。2024年,全市农药零差率配供农药品种60只,囊括了小麦、水稻、大豆、蔬菜等农作物所需的常用农药。
一张方子堵一个漏洞
4月19日一早,春风送暖,正是小麦抽穗扬花关键期。农户倪菊香来到镇上的农资经营部,购买吡唑醚菌酯2瓶、满甜1瓶。按往年市场价,需支付700元左右,但店主朱丽华在登记了她的家庭住址、手机号码后,只收了她564元,比市场价便宜二成多。
“不仅要登记在册,信息还要马上上网。”市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黄凯说,他们要求全市81个网点将农药销售情况及时录入电子管理平台,这样在系统里就可以动态地收集、更新农户信息,农户购药、配送和库存等信息通过网络也能实时查询。“这个农药管理可追溯系统,就像去医院就诊一样,你只要去了一次,再去的时候,之前的就诊信息全部可查询。”
多年来,农民用完农药后,往往把装农药的瓶子和袋子随手丢弃在田间地头,这对土壤和水体安全、农作物安全构成很大威胁。2019年起,我市按照定点回收—分类整理—集中转运—专库储存—无害化处理的原则对装农药的废弃容器进行有偿回收,“一个瓶子回收价为0.2元,一个塑料袋子回收价为0.1元。”黄凯说,有偿回收的政策通知到每个村、每个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因此回收效果非常理想。
一大早,种粮大户高维忠带着一大袋用过的农药瓶和农药袋,来到镇上的伟忠农资经营部。只见店里好不热闹,不时有农户进进出出,有买农药的,也有不少和他一样来卖空农药瓶的。
来到店门口,高维忠把装满农药包装的袋子递给店主袁忠辉。袁忠辉一边清点,一边将农药瓶重新装箱,又把农药袋扎捆打包。“老规矩,瓶子0.2元,塑料袋子0.1元,这里总共是300块钱。”说完,袁忠辉掏出3张百元纸币递给高维忠。
“以前,这些瓶子、袋子我们都随手扔在路边。”高维忠说自己种了1000多亩水稻,一年至少要用掉大大小小几百瓶农药,粉剂农药袋更是有上千个。“旧瓶、旧袋都能卖钱了,谁还舍得乱扔啊!”
农户、种植大户都主动把废弃物送到服务网点,一些上了年纪的农民还会在田间地头找这些包装物。“在春耕备耕高峰期,你会看到田间地头有很多种植户及保洁员在捡拾农药包装,这些都能卖钱。”黄凯说,“去年,我们回收了1080多万件农药包装废弃物,共计200余吨。现在在地头、池塘沟渠很难再看到这些废弃包装物了。”
一张网覆盖一整套流程
经过5年的发展完善,我市的农药统一配供体系已经逐步走向成熟,而其所展现的成效也非常显著,全市农药统一配供率达40%,农业生产高效低毒农药使用率从2019年的40%增至80%,其中生物农药使用率从1%提高至5%,高毒农药使用率不足1%。
经过多次考察研究以及可行性分析,市供销合作总社在项目启动之初,就精心挑选了一批区镇农药经销商作为合作伙伴,在每个区镇至少布局一个综合网点,对土地面积较大或覆盖面较广的区镇,选择2到3家作为配送点,经过5年的探索实践,基本实现区镇全覆盖,逐步形成农药零差率配供、科学用药指导和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等全过程服务。
“上有党的惠农好政策,下有农民兄弟助力,我们没有理由不把这项利国利民的实事办好。”黄凯说,目前,全市设置零差率农药配送网点81个、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点(设在农资门市)75个、村级回收站97个,这些覆盖全市的网点为农药全过程服务奠定了基础。他认为,近年来,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主要因为农药进货渠道不规范,一些高毒高残留的农药还混迹于农资市场。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有利于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假冒伪劣农药流入农田,助力农户科学、规范、合理使用农药,推行农药减量,减少农药滥用,降低生产成本。
当然,体系的完善离不开政府的扶持。黄凯坦言,要高效顺利地推动项目,需要政府投入,强化资金保障,按照“企业运作、财政补贴、统一配供、零差价销售”原则推进。同时,抓好农药全过程服务中心建设,包括农药配送中心、废弃包装物回收中心、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和庄稼医院等为农综合服务功能。目前,禾盛农资已配资400万元用于中心建设,着力打造农资配送仓储服务中心,同步为镇、村农资网点制定发展模板,从而形成整体规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