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目之进筑牢发展之基
—— 三论学习贯彻“对标苏南学先进、攀高争先创一流”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吴江、太仓发展得快、发展得好,关键靠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支撑。如今我们置身长三角大舞台,对标苏南尖子生,我们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更要睡不着。5月5日,市委书记杨中坚,市委副书记、市长蔡毅带队,用一天时间深入全市19个重大项目建设现场,近距离感受推进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项目建设的澎湃热情,传递出“大抓招商、大抓项目”的鲜明导向和真抓实干、紧抓快干的强烈信号。全市“对标苏南学先进、攀高争先创一流”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再次明确,项目建设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必须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头版头条”。
要锚定发展第一要务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始终保持抓高质量项目的定力和耐力,坚持把符合发展阶段、符合启东实际需要、符合资源禀赋条件、符合各类底线要求作为项目准入的基本前提,把有利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有利于聚链成群、有利于产品升级、有利于吸纳就业作为项目选择的基本标准。开展“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活动,推进“四个152”工程,持续提升项目支撑力、产业集聚力、环境竞争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要加大招引项目的攻势。必须进一步强化投行思维、闭环思维、链式思维,在招商方式、力量组织、服务渠道、工作方法上善创新、敢变革、巧作为,努力闯出一条新路来。善于把握产业风口和赛道成长规律,完善重大项目提级管理机制,增强招商人员的项目质态鉴别力、同等优势说服力,提升落户项目的契合度、优质度。强化全周期管理,发挥好“e启跑”产业项目全流程服务平台,紧盯开工率、竣工率、投产率、达效率、入统率。强化项目服务“管家”团队代办、帮办,实现“招引落地、开工建设、转化达产”全链条突破。持之以恒强链补链延链建链,让产业体系韧性十足、活力充足,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要增强抓好项目的本领。项目成败,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要到吴江、太仓找标杆,善于向强者学习、敢于同快者竞跑、勇于与优者同行,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毅力,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切实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要专熟业务,把政策掌握全、把握准、研究透;要防范风险,善于摸清规律、总结经验,明晰红线底线和禁区边界;要践行一线工作法,坚持情况在一线掌握、决策在一线形成、问题在一线解决、帮办在一线落实,从头紧起、从早抓起,扎扎实实、踏踏实实,以高质量项目之“进”筑牢高质量发展之“基”。
塔吊高耸林立传递的是发展的信心,项目接踵落地澎湃着的是发展的动力。当一个个产业项目积极推进、一个个建设场面热火朝天,它们就是发展的“定心丸”,也是奋斗的“加压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