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一城风景 “品”满城书香
时间:2024-03-27 A+   A- 举报

“阅”一城风景 “品”满城书香

——我市探索具有岸线特色的阅读服务模式

本报首席记者 黄欣美 通讯员 王玮玮

近年来,我市聚焦“书香启东”建设,以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为载体,构建“一主”“两副”“六节点”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城市15分钟阅读圈”,积极探索具有启东特色、岸线风采的全民阅读推广服务模式,广大城乡居民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深耕启东地域特色

打造“面朝江海”的阅读空间

近日,海复镇兴益村开展“以书润心 与智同行”主题阅读活动。读书分享会环节,村干部为大家介绍了阅读活动的意义,鼓励大家“多读书、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号召大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开阔视野,不断提升思想境界。

近年来,我市通过开展“阅览江海”主题阅读活动,打造“最美江海”阅读空间,举办“牵手江海”阅读志愿者宣传活动等,将阅读与自然、阅读与旅游、阅读与生活相结合,在江海岸线附近先后新建和提升了碧海社区书房、十里海湾书苑、海豚驿站书苑、渔人码头阅读馆、海角电台、张謇挡浪墙文化遗址公园书房等12个“面朝江海”的特色阅读空间,打造“阅读+”服务模式,为远离镇区、阅读资源匮乏的居民、员工、游客等提供阅读空间和阅读服务,增强了阅读体验。 其中,“美丽海湾 书香岸线”项目被列入2022年第十八届“江苏读书节”重点活动。

重视未成年人阅读

擦亮“走启读村”品牌

阅读打卡、“看金句 猜书名”、阅读知识竞答、“阅读锦鲤”盲盒互动……3月22日,东海镇云祥村“走启读村 阅览江海”主题活动火热举办。活动紧扣“走”字,抓牢“读”字,设置云祥走近看、理响微宣讲等篇章,通过阅读走亲的创新形式,让小书屋发挥大作用,助推乡村振兴“一路书香”。

2020年以来,我市发起推广“走启读村”活动,已连续举办近百场,线上线下总参与人数超6万人次,丰富了“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的周末阅读生活,受到家长的广泛欢迎。“走启读村”以我市6~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及其家长为服务对象,以不同区镇的星级农家书屋为阵地,线上发布活动公告、招募参与对象,线下组织实施。活动内容以“阅读+”模式展开,包括每期分享一本好书、邀请一位乡贤现场讲解、走访一处特色产业基地、探究一门独特手艺,或是了解一段难忘的村史等。2023年以来,品牌升级为“走启读村 阅览江海”农家书屋主题示范活动。参与对象拓展为本村普通百姓、党员、青少年等群体。

创新“文明+阅读”形式

激活农家书屋活力

“书卷是阵阵花香,耕读传家谁都不能忘……”3月12日,南阳镇武陵村农家书屋,青年宣讲员陶凌霄推荐红色经典《梁家河》,发自肺腑的感悟、声情并茂的诵读,熟悉的旋律与歌词的意境相互交融,镌刻出一幅“悦读越快乐”的精美画卷,让读者身临其境。

经过9年持续投入建设,目前,我市拥有农家书屋264个,实现了乡村“全覆盖”,其中有39家提档升级为四星级以上农家书屋,逐渐成为村居百姓的“文化客厅”。在此基础上,启动实施了“文明+阅读”项目,从全市各级文明单位中甄选出 48 家文明单位,通过与14个区镇的农家书屋进行结对共建,以提升农家书屋管用效能,补齐城乡阅读服务短板。 举办“文明+阅读”示范引领主题实践活动,通过现场观摩、会议交流、阅读分享等,呈现了结对共建的阶段性成果。全市各文明单位依托农家书屋,常态化举办科普宣讲、阅读沙龙、好书推介、专家讲座等活动150余场次。

提升阵地设施效能

推动阅读服务向末端延伸

“学习倪伯苍,就是要学习他胸怀理想,坚定信念,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学习倪伯苍就是要学习他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民排忧解难的高尚品德……”3月17日,长龙一村社区举办社区书屋活动,居民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分享着学习倪伯苍的心得体会。

为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我市建成社区书屋37个、24小时城市书房5个,区镇、街道图书分馆16个,以及100多个学校图书室、职工书屋、机关阅读室等。

24小时城市书房全程智能无人值守,读者只需凭借图书馆借书证或本人身份证即可刷卡进入,现场更是设置了节能模式,书房内无人时灯即自动熄灭。书房外还设有自助办证机,市民凭身份证并缴押金,即可现场办理借书证。这些公共阅读新空间,将公共文化服务送到广大群众身边,让越来越多的群众走进身边的文化场馆享受精神食粮。

面对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全市围绕“书香启东”建设总目标,大力建设新型阅读空间,因地制宜打造“小而美”、多样式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发挥新华书店、农家书屋、24小时城市书房、书香校园、职工书屋、社会阅读推广机构等六大节点各自的功能性作用,逐渐形成社会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