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技术革新、生产要素更新、产业发展迎新,启东高新区向“新”发力,积蓄高质量发展势能——
让新质生产力站“C位”
开栏的话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为江苏发展把脉指航,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市上下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各个板块加快探索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启东实践。
市融媒体中心组织开展“春天出发 向新而行”全媒体新闻行动,派出采访团队深入企业生产车间、新兴产业板块、人才高地、农业基地,全息呈现我市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人才创新、万象“耕”新的火热实践,全景反映启东加快厚植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的奋进场景、奔跑姿态。
本报记者 黄欣美 蔡樱子 孙亚军
工业新城,人勤春早。
面朝大海、以“敢为人先”著称的启东高新区,不少市场经营主体历经蛰伏、蓄势,显示出“春风吹又生”的韧劲与活力,迸发出万马奔腾的崭新气象:全力以赴抓生产,蓄势产业后劲;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构筑发展势能;开足马力稳订单,端牢生存饭碗……启东高新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前瞻性和定力一以贯之、厚积薄发,正起笔绘就高质量发展的“盛景美景”。
向“质”而行,新变革锻造新“质态”
走进江苏康耐特光学有限公司加硬车间,工人们将一盘盘UC片放入加硬机,轻点电子屏,随着全自动生产线转动,经过擦片、清洗、加硬等工序,一排排成品镜片在38米外的加硬机另一端被“吐”出来。“现在工作轻松了很多,以前这些工序都要人工一片片完成。”从康耐特建厂起就在此工作的刘心文介绍。
在高新区,江苏康耐特光学有限公司是棵“常青树”。2006年,康耐特公司签约入驻园区,2010年康耐特试生产。这些年,周围的企业换了几茬,而康耐特却逐渐成长为规上企业、高新企业,2023年产值更是超过了10亿元。“公司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产品一直走在市场前面。”公司总经理刘心标道出了康耐特长盛不衰的秘诀。
作为一家树脂镜片生产企业,刚开始康耐特只能生产最普通的近视眼镜镜片。不甘落后于市场,康耐特组建了自己的研发团队,投入大量研发资金,逐一攻克技术难题,除了研发出具有防蓝光、防红外线等功能的功能镜片,还将镜片越做越薄。“目前,我们的研发团队有180多人,产品种类达40多万个,有80多个专利,其中2个是世界发明专利。”公司技术总监严清波自豪地告诉记者,康耐特的镜片都是按照医疗器械标准研发生产的,是国内唯一拥有量产1.74镜片技术的企业,也是国内唯一进入全球前十的镜片生产企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除了在研发上大手笔投入,康耐特在设备的升级换代上也不吝啬。走进合模车间,只见一排排全自动机械臂上下翻飞,几秒间2片模具就粘合在一起。“这些全自动压模机、合模机、浇料机是公司在2023年与机械生产企业合作研发出来的,总投入达8000多万元。”刘心标介绍,使用这些全自动生产设备可以节省三分之二的人力,生产效率提高50%~60%,为企业拓展留出了空间。
在高新区,与康耐特一样的“常青树”共有27家,他们见证了园区的发展,也与园区一起变革、成长、壮大、焕新,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在不断创新中找到发展“密码”,如今,他们依然是园区发展的中流砥柱。
点“数”成金,新要素澎湃新势能
连日来,江苏嘉盟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施希锋一头扎进车间里,与技术人员一同对新引进的高速自动化模具加工设备反复进行调试。
在这里,一个长度不到2厘米、直径仅为4毫米的连接电缆线路的小金具,正在吸引世界的目光。“‘螺栓型铜铝端子’广泛适用于变压器、开关柜、电缆分接箱等设备连接中。”施希锋介绍,“铜铝端子”制作过程极其精细,其工艺将直接影响到连接设备的质量。
开放创新、赋能敢闯,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更是企业选择持续深耕的勇气。江苏嘉盟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是启东高新区一家老牌企业,专注于电缆连接领域。近年来,公司加快转型升级,产能不断扩大,原有厂区已无法满足客户需求。
“我们规划在原厂区之外建设新厂区,核心诉求就一个字:快!”施希锋告诉记者,“公司看中了一块‘熟地’,园区当场承诺:项目落户一个月内,这块地就可以动工。”
起初,公司将信将疑。没想到第三天,园区领导就带队到公司回访,并拿出详细合作方案。“签约、注册、立项全包代办,把企业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几乎没让我们操心。”回顾当初“二次创业”再出发的选择,施希锋更加确信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投入5亿元上马二期项目,建成后实现年产50万套冷热缩电缆附件,年应税销售不低于3亿元,年亩均税收不少于25万元。”
施希锋说,在企业发展全周期,政府承诺的优惠政策和生产要素保障全部不折不扣到位,同时积极响应企业需求,帮助企业找到最好的资源和解决方案。
中小企业在这里转型升级,行业龙头企业则在这里投资扩产,启东高新区全面推进项目建设、创新驱动、营商环境“三大比拼”,搭建起“企业敢干”的舞台。如今,越来越多“头回客”在这里投资后就不想离开,已有昭晟、点夺等6个“二期三期”项目追投扩建,启宝、巴兰仕等更多项目计划扩建二期、三期。
扬“帆”出海,新产业链接新动力
走进启东高新区美尚精密制造(南通)有限公司,在企业的产品展示区,一块块网版一字排开,满满的科技范。“我们的网版主要服务触摸屏、太阳能光伏、导光板、滤光片等高精密丝印网版领域。”公司总经理覃佐坤介绍,电子产品70%以上的部件都需要使用网版工艺。
“美尚制造的前身是多年前在昆山成立的一家精密制版企业,因发展规模受限,2021年来启投资,第二年10月,公司就整体搬迁到了启东高新区,并于当月顺利实现量产。”覃佐坤坦言,启东的营商环境不仅有速度更有温度,园区保姆式服务助力企业“加速度”。
精密网版的制造,无疑是个“瓷器活”。如何揽好“瓷器活”,美尚制造的“金刚钻”,就在于创新驱动技术迭代。
公司每年投入五六百万元用于研发,除了拥有自己的团队,还与哈工大、江苏海洋大学有产学研合作。“目前我们生产的产品精密度控制在5微米内,连头发丝的十分之一都不到。“覃佐坤向记者展示了企业的拳头产品,这款产品在国内手机摄像头领域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
走进生产车间,只见1名工人正在操作公司去年成功研发的AI自动检测设备,只需将一块网版放置于仪器上,2分钟便能成功检测产品厚度、尺寸,以及网管是否堵塞等。“以前,人工检测一块网版耗时近1个小时,智能设备投入后,速度提高了二三十倍。”覃佐坤说,不仅提高了效率,产品稳定性及精准度也提升不少。
凭借领先的工艺和技术,美尚制造领跑全国网版行业。公司已与天合、晶澳等千亿级太阳能光伏企业达成长期合作;苹果、华为等企业均采用美尚制造的高精密印刷模版。“公司去年实现应税销售1.5亿元,今年目标2亿元。我们将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企业生存的关键要素,力争在未来发展和竞争中赢得主动。”覃佐坤信心满满。
在启东高新区,新兴产业在这里蓬勃发展。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高新区深化与浦东的产业协同,聚焦产业链招商,推动产业链加速集聚壮大,目前培育了89家企业,为产业升级提供了质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