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我市引发热烈反响——
奋力书写“一体化”高分答卷
本报记者 钱爱仁 蔡樱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江苏要全面融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强同其他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的对接,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更好发挥经济大省对区域乃至全国发展的辐射带动力。
作为江苏唯一全域靠江靠海靠上海的城市,启东是上海“1+8”大都市圈的全球功能支撑性节点,长三角一体化等多重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优势正转化为启东巨大的发展优势。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启东干部群众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市上下必将乘势而上,奋力书写“一体化”高分答卷。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王峰华表示,将进一步实施开放融合,发挥沿江沿海独特资源优势,以高水平、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吕四港,推进北沿江高铁建设,加速融入国家快速铁路网和长三角地区城际轨道网,提升跨江出海、海陆统筹互联互通能力。进一步实施协同创新,高水平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先行区,深度对接上海、苏南等园区产业和创新载体,推进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与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关键技术攻克与科技成果转化紧密对接。着力加强园区产业合作,聚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半导体装备和材料、国际航运等产业,积极承接上海产业转移、“飞地”孵化。
“跨江融合贯穿启东高新区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并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内涵逐渐丰富。”启东高新区(近海镇)党(工)委书记施灵马表示,启东高新区将立足自身跨江融合发展基础,强化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新机遇”,更高质量推进沪苏跨江融合。紧紧围绕浦东六大硬核产业,抓住“项目”和“创新”两大核心,持续强化“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招引培育,全力打通跨江融合要素瓶颈,打造“配套浦东首选地”。深度发挥现有三大沪启合作园区优势,加快人才、技术导入,力争打造沪启产业协同和科创协同的样板。深入实施综合配套品质提升行动,着力提高生产要素和生活服务“供给侧”水平,全面提升产业、人才、科创项目承载能力。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政策导向,加快科创要素集聚,推动各类科创载体高品质运营,全力实现“以科促投”“以科促产”。
“生命健康产业园作为启东‘依江而兴’的重要门户,将把握园区主导产业方向,梳理园区特色优势,抢抓战略机遇,在‘一体化’中攀高争先。”生命健康产业园党工委书记郁建峰表示,生命健康产业园将抓住机遇、拓展链条,壮大产业集群,以新的产业规划和北沿江高铁建设为契机,大力承接上海产业转移,以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为核心,推动两大产业集聚发展;凝心聚力、蓄势跨越,推动项目增效,今年确保新引进亿元以上签约注册项目10个,其中5亿元以上签约注册项目5个;整体统筹、规划引领,提升承载能力,优化完善功能布局,抓紧推进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商服用地开发建设,提升园区服务功能,满足企业、员工的配套和生活需求,吸引更多企业投资兴业。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转型升级。”启东润滑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佳楠介绍,企业40余年专注一个产品,从模仿到追随,从跟跑到领跑,目前已发展成拥有行业领先的高端智能制造装备的企业。启润每年科研投入超500万元,产品有7大类100多个品种,取得各种专利50多项,公司自主研发的干油润滑系列产品,在国内冶金市场的占有额超过60%。接下来,企业将加强和上海高校合作联系,进一步推进产学融合,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企业管理等方面加强合作,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带来的机遇,通过转型升级,走入更多长三角城市。
作为国内首家电解铜箔电解槽系统最全面配套商,位于启东高新区的上海昭晟机电(江苏)有限公司正在紧锣密鼓地生产。“企业专业生产电解铜箔生产设备、覆铜板生产设备、锂电池生产设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多数集中在长三角区域。”企业生产负责人周易介绍,企业将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带来的机遇,加强与上海企业和高校的合作,在壮大企业的同时,更好地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