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在长江岸线布局“天眼”、推动沿江企业绿色发展、做好入江排口大巡查——
用“智慧”大脑守护长江碧水
本报记者 茅晨华 通讯员 施天禹
我市178公里江海岸线宛如一条蜿蜒的丝带,这是“江风海韵”最完美的注解,也是启东最靓丽的一张名片。
近年来,我市在长江岸线布局“天眼”、推动沿江企业绿色发展、做好入江排口大巡查……以实际行动守护清清长江水。
“在线天眼”让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这个数据不对,一般来说,钢结构企业一周时间内废气在线数据不可能为恒值。”去年10月,启东生态环境局监控中心工作人员在排查企业污染在线监控时,凭借对在线数据的高度敏感,发现某钢结构企业生产存在异常。
顺藤摸瓜,排查异常。执法人员陈存键立即前往企业实地查看车间视频监控。“我们发现,2023年10月16日、17日、19日、20日,工人进行喷漆作业时未开启废气治理设施。”陈存键介绍,这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五条之规定,随后就要求企业立即整改并作出相应处罚决定。
污染在线监控系统是启东生态环境局在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排放口安装的信息数据采集装置。系统联网后,执法人员可以“足不出户”监测企业排污情况。近年来,启东生态环境局培养了一批环境执法尖兵,通过对环境执法人员全链条、闭环式强化培训,打造环保铁军中的主力军,培养一批环境执法“明白人”“内行人”。
截至目前,我市沿江14家大型海工企业均已上线污染在线监控,24小时非现场监管让企业污染行为无处遁形。
“帮扶体检”守好万里长江终点站
“我们查一下设备维护台账,带我们看一下你们生产废水防范措施情况。”近日,启东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对某电镀企业开展现场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现场交办,助力企业快速整改。
沿江两岸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是影响长江水生态稳定的主要因素,为响应《南通市生态环境系统惠企纾困稳经济十六条举措》要求,切实提升企业环境安全水平,降低环境风险隐患,启东生态环境局秉承“执法监管+指导帮扶+跟踪整改”的服务模式,主动上门,绿色助企,开展环境安全“体检”。
“储能箱项目应急预案内容未体现,危废仓库标识牌未更新,新项目环评正在办理中,建议严格落实环保设施项目‘三同时’制度……”体检中,根据企业不同情况,执法人员开出不同问题清单,让企业系统全面了解自身存在问题,提升环境治理水平。
“为企业提供免费环保体检打破了以往单一的执法模式,对帮助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专业水平,起到明显促进作用,对于发现的问题,早诊断、早发现、早处理,破解‘发展’和‘环保’矛盾困局。”启东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四局局长张军介绍。
2023年,启东生态环境局共对11家沿江企业开展帮扶体检,开出体检问题单6张,提出综合性指导意见9条。在他们的助力下,启东中远海运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南通中集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以及江苏德威涂料有限公司共3家沿江企业获评省级绿色领军企业。
“排口大巡查”筑牢生态屏障
治江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是启东生态环境局始终坚守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思路。
3月4日一大早,启东生态环境局巡查队沿着入江排污口开始巡查,对整治后标识牌设置情况、水质达标情况、依法拆除情况等进行现场查看,并组织相关专家对全部重点整治排口、部分拆除取缔点位以及部分规范化治理排口进行现场勘查检测。
“212个长江入河排污口的‘入户登记’是污染防治工作的信息基础,8条入江支流的提升行动是长江水环境污染防治的关键。全覆盖式巡查、监测、整治工作的常态化,是堵死污染源漏洞的最好机制。”启东生态环境局综合执法科科长方媚介绍。
截至目前,我市212个长江入河排污口均已完成整治验收,8个入江断面优Ⅲ比例达100%,并对每一个长江入河排污口重点点位、已超标点位以及各大水质断面开展现场核查验收,共开展排口规范化建设核查31次,发出整改提醒函3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