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科技”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2023年启东边检检查出入境(港)船舶430艘次、人员8956人次
本报讯 日前,从印度尼西亚驶来的马绍尔群岛籍“埃及艳后”轮装载5万吨煤炭,缓缓靠泊大唐电厂码头,实现抵港“即作业”。
据悉,一艘5万吨级的煤炭运输船完成码头卸煤作业需要3天左右,在港滞航费用一天约10万元。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启东边检站主动加强与海关、海事等部门沟通协作,提前对接代理企业,根据船舶航行计划、靠港作业安排和货物装卸风险等情况制定“一船一策”勤务保障方案,确保船舶快速通关。“此次船舶快速入境,既解决企业的燃‘煤’之急,也为助力长三角地区能源电力供应平稳有序提供了坚强保障。”江苏大唐国际吕四港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燃料物资部部长王英武笑着说,“感谢边检机关的优质服务!”
站在“一带一路”倡议与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的交汇点上,启东口岸船舶修造、高端设备出口、集装箱出口等支柱性产业发展迅猛,这对船舶通关也有了更高要求。
抢时间就是抢发展。启东边检站紧盯企业发展需求和船舶特点,严格落实港口边检行政许可“一地办证、区域通用”,推行国际航行船舶入境出境手续“一次办妥”,7×24小时国际航行船舶入出境通关保障,全面实行国际航行船舶网上预报预检、边检行政许可网上办理等,口岸船舶业务数据和群众幸福指数实现“双提升”。2023年,启东边检站累计检查出入境(港)船舶430艘次,同比增长10.8%;人员8956人次,同比增长12.4%。
面对日益增长的出入境船舶数量,营造安全的口岸通关环境尤为重要。
据悉,启东港现有9个对外码头、19个对外开放泊位,码头分布和执勤点呈现“点多线长”的特点,两个码头距离最远可达到60公里,人力巡查费时费力。为此,启东边检站持续深化边检勤务改革,大胆尝试科技创新,实施“警务室+网格”巡查工作机制,积极推进视频智能化改造和“锚地预警管控”系统建设,探索应用“无人机+”等技术,实现口岸监管可视化管理。同时,深化与出入境等部门协作交流,把口岸管控的根和触角延伸至社会面管控。2023年以来,该站先后查处非法搭靠、交通运输工具驶入非对外开放口岸等违法违规案件5起,联合查处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案6起,移送通报涉走私、非法捕捞、非法卸砂等案件线索6条,有效净化口岸营商环境。
(本报记者 李天舒 通讯员 郭鑫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