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赶太仓 攀高争先”系列报道 ④
“营”先机只为“太舒心”
太仓融媒记者 赵永强 顾嘉乐
本报首席记者 黄欣美
“没想到这么快就办好了,既不影响老厂的生产,也确保新址备案、装修手续的顺利进行,太棒了!”说起企业服务中心的效率,太仓明江商金属制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汪雨喜笑颜开。
太仓明江商金属制品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老牌企业,去年9月因老厂房场地、设备等硬件无法满足发展需求,需将产线搬至新厂。搬迁期间,公司面临老厂房停工、新厂房无法及时投用的情况。企服中心工作人员获悉后,两个工作日就完成企业营业执照变更及生产项目备案。
自2020年提出打造“太舒心”营商环境品牌以来,太仓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排名中实现了2020年第5、2021年第3、2022年第2的连年突破,且连续两年获评全国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区)榜单第一,并入选全国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市……“来太仓 太舒心”正成为来太创业兴业人士的共识。
一个中心打通“最后一公里”
“正是看中了这里良好的基础设施、暖心的政务服务、优质的营商环境,我们公司才最终下定决心入驻这里。”江苏瀚诺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崔梅告诉记者,公司去年7月落户沙溪镇,10月底摘地,12月中旬全面开工建设,其间企服中心工作人员全程“陪跑”,帮助企业梳理分析项目审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最优服务、最快速度推进项目建设,预计于2025年竣工投产。
从“犯难”到“解围”,正是沙溪镇企业服务中心的工作日常。沙溪是太仓的工业重镇,拥有大大小小的市场主体超万家,规上工业企业达220多家。相比大企业大项目容易获得关注和资源,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急难愁盼”,往往更需要细致便利的“贴身”服务。
去年6月,沙溪镇成立太仓首个镇一级的综合性企业服务中心。沙溪镇企服中心将以往各部门“单打独斗”转为“联合作战”,整合了经发局、审批局、建设局、执法局、生药园管委会、农文旅有限公司等镇级单位力量,统筹协调招商、审批、建设、经发、人社、执法等条线的涉企工作,消除部门壁垒,加强工作整体性、协同性,更好地为企业、人才和项目提供全链条、全天候、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务。
为确保数据的更新和准确,沙溪镇各部门可随时将企业相关数据信息录入到各自的数据源表中,片区工作人员每周实时更新企业和项目的走访情况,利用函数关系建立起安全、高效、共享的沙溪企业画像。有了大数据,企服中心就可以梳理归纳出厂房载体、供应链、人才需求、基础设施等企业迫切的需求问题,形成了一张条理清晰的企业需求“体检报告单”,向决策者和办事员提供了精准的服务方向。
用心服务换来暖心指数。沙溪镇企服中心自去年6月成立以来,累计协调处理企业诉求161件,广受好评。
一条模式实现一步到位
“公司总部在上海,这也是我们首次把研发和生产中心放在除上海以外的地区。”提起企业选择落户太仓的原因,上海三友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总监俞志祥仍然庆幸当初的选择,“过去不少项目,从拿地到取得施工许可证开始动工,往往要半年到一年左右时间。而此次项目开发太仓政府采用‘双信’模式,不仅为我们提供‘九通一平’的平整地块,更将等待时间缩短到了一周,并配备了服务专班,让企业既省时又省力。”
企业口中的“双信”,指的是“政企互信”与“政企守信”,这也正是首创于太仓、目前已在全省推广的工业用地“标准地+双信地+定制地”出让模式的重要一环。从政府方面来说,提供“地上净、地下净、权属净”的“三净地”,并最快实现“成交即发证、交地即开工、竣工即登记”,企业则要以“合同+协议”的模式,承诺做好按照土地出让合同、“双信”协议以及规划设计要求进行项目开发建设,遵循“双信”协议书中承诺的包括投资强度、开竣工时间、亩均税收等条件。
去年6月,省重大项目苏州恒度生物高性能纳米微球产品研发及产业基地项目开工奠基,这是全球第3家具备生产第三代填料基球能力的企业之一,预计于2025年6月投产。此次企业选择了“标准地+双信地+定制地”供应服务模式,竣工时间比以往提前半年,大大节省了项目建设成本。“我们选择的3A模式,是最快的一种拿地方式。我们5月23号签订了土地出让合同,当天就取得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第二天就拿到了施工许可证,给我们在太仓投资开了一个好头。”苏州恒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立志表示。
一方面,做减法,简化审批流程,创新推出“双信三即”土地出让+行政审批模式,深化“一件事”改革,项目从立项到开工的速度越来越快;另一方面,还要做些加法,为重点项目提供兜底式帮代办服务。近年来,太仓又推出了“企业不动产登记一件事”,为“拿地即开工”提供了重要保障。企业只需要在网上一次申请,所有业务流程都通过系统后台同步进行,企业只需要提交一次材料,就可以自动办结不动产登记,从原来的两三个工作日缩短为半个工作日。多种服务模式加持,从源头上保障了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优化升级了“模块式、可选择、集成化”供地模式,将用地服务流程清单升级为11套定制方案,帮助企业实现资源最佳配置。
一揽子政策构建“一条龙”服务
林多多与太仓结缘,看似偶然,实为必然。
2018年底,双硕士毕业于佐治亚理工学院的林多多带着自己的垃圾处理项目回国并参加当年的“海交会”。大会上,林多多隔壁坐着的是太仓招商人员。“一席交谈,让我了解了太仓对人才的政策扶持,也让我看到了太仓对于新业态项目发展的重视程度。”当时的长三角地区正在试行垃圾分类,林多多决定来太仓考察。
2019年初,林多多满怀期待地来到太仓,而太仓也未让她失望。从公司注册到办公场所的选址,林多多体会到了太仓引才的温度。“太仓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创业环境,都是‘优中选优’。”此后,林多多在太仓成立了伯德环境公司。近年来,伯德环境公司一路高歌猛进,合同额累计已达1.5亿元。
“太仓是我的家乡。”在克恩-里伯斯中国业务集团高级副总裁、中国区区域代表Simon Veit先生坦言,“我有两颗‘心’,一颗叫德国,一颗叫太仓。在太仓,就像回到了家乡。”克恩-里伯斯是第一家“加仓”的德企,扎根太仓30年,从最初的6名员工发展到现在近1000名,昔日400平米的租赁厂房变成了5万平米的现代化自主厂房,年销售额近10亿元,可谓与太仓这座城市一同“拔节生长”。
太仓正在着力打造人才“仓”。连续举办十四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太仓分会场,累计吸引数万名高层次人才来太对接洽谈;不断放大“创赢太仓”“科创太仓”创业大赛品牌效应,促进人才、项目、产业、资本精准对接;成立市科技招商中心,实施对沪引才计划,用好“德企之乡”品牌,大气魄、大手笔向海内外人才抛出“橄榄枝”。
太仓市人才服务中心启用,高标准打造集成式、一站式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让人才服务资源一目了然、一键匹配。同时,还上线了“太易居”融合管理服务平台,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人才公寓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3年内新增1万套人才公寓目标,打响“人到太仓就有房”品牌。
人才发展环境同样是优化区域营商环境的核心要义。来太仓,有全国首创的大学毕业生“考察补贴”;落脚,有温暖的青年驿站;工作,有丰富的人才公寓;安家,有“真金白银”的购房补贴……当前太仓人才资源总量达23.24万、高层次人才数达2.66万,年均增长超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