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
东海镇盘活150亩闲置低效地块,今年新签约5个高质量项目
本报讯 12月15日,东海镇庆旺精密机械项目现场,机器轰鸣,塔吊林立,工人们正加紧施工作业,确保项目进度。“目前,该项目已进入主体施工阶段,预计明年二季度竣工投产。”项目负责人倪建新介绍。
庆旺精密机械项目位于东海镇新安大桥北侧的供销社区域,多年来,该区域环境破旧不堪、土地多年闲置,是新安集镇最显眼、最难看的区域。为了充分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改善城镇面貌,东海镇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协调多个局办成立供销社项目服务工作组,引入庆旺精密机械项目。“我们一边同国有资产权属部门针对资产权属进行沟通协调,一边从安置供销社原有住户开始,解决零星地块并宗等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完善相关手续,历时整整16个月,最终拿到了供销社地块的施工许可证。”东海镇副镇长陆红磊介绍,投产后,该项目预计年销售可达6000万元,实现税收300万元。
近年来,东海镇把盘活低效存量土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集中力量组建专班,对全镇所有工业用地的生产发展现状进行综合盘点,对东惠线、江七线沿线所有企业进行大走访,逐户登记造册,力求从“土地存量”中找“发展增量”。目前,新安大桥周边的5个闲置地块已全部盘活,部分厂房已竣工,其余厂房正在施工。
截至目前,东海镇累计盘活新安粮站、新安供销社、华森纺织等各类闲置低效地块16处150亩。投产的龙建墙板今年一季度完成月度入规;上成金属、欧瑞食品2家企业去年销售额均接近2000万元,今年有望实现入规。
在建项目“不断线”,招商引资“不断链”。东海镇在“存量”促“增量” 中,还积极输送高质量招商项目,紧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科技、生物健康等新兴产业,充分发掘央企、民企、镇村干部等力量,不断增强招商队伍对接客商和服务项目能力,提高项目招引质量。
南通龙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东海镇充分发挥招商精度与力度,“抢”来的亿元好项目。当时,企业因码头审批迟迟未通过,面临原材料运输成本陡增的局面。为此,东海镇积极对接市大项目办、市交通局等部门,经过10余次沟通,将码头审批手续提前“拿下”,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项目建设中,企业为旧厂房补办产证,由于资料不全等历史原因遇到“阻力”,东海镇主动向市级相关部门汇报,积极协调解决厂房产证问题;项目推进过程中,企业遇到资金紧缺难题,镇上立即联络银行和金融部门,寻求政策扶持,在细致周到的服务“催化”下,成功帮助龙建完成一季度入规,成为全市5个新入规企业之一。目前龙建公司已累计开票4200余万元,全年预计开票超5000万元。
今年以来,东海镇新签约项目5个。“此外,我们还多次赴深圳、无锡等地拜访客商,一批10亿元以上的重特大项目正在加紧对接,包括总投资30亿元的管道制造项目、10亿元的物联网产业园、10亿元的保温材料项目等,力促早签约、早落地。”陆红磊说。
(本报记者 茅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