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落户吕四港东港池的首家企业,宇盛电气从项目投资开始,快马加鞭推进施工进度,力争今年年内投产——
电缆起帆待“入海”
本报记者 潘瑾瑾
7万平米厂房全部完工,设备一字排开近百米长,直径16米的挤铅机抓紧调试……“只要立塔一完成,企业就能正式投产。”江苏宝安电缆有限公司副总裁潘敏掰着指头数日子的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
从去年5月28日正式动工开始,潘敏每天紧盯施工进度。作为进入吕四港东港池的第一家企业,潘敏从用水、用电、用气开始,一路和园区协调沟通,“好在园区很给力,遇到问题都能第一时间帮助解决,保证项目进度。”
由于电缆生产的特殊性,厂房长度需要建设500米,是普通厂房的5倍,高度达49米,有10层楼高。作为项目最关键的生产车间,立塔用于完成超高压电缆的绝缘作业。建成后,立塔地上高度达150米,地下16米,共22层,装修完毕后,将安装2条500千伏的超高压生产线。“目前,立塔21层已封顶,预计将在月底全面完工。”潘敏介绍。
电缆的生产不同于其他产品,每个客户要求的长度、电压等级、材料和使用环境都不同。“电缆属于‘定制’产品,无法提前生产,因为每个客户的需求都不同。”潘敏说。为更好地做优产品,宇盛项目还花费数千万引进德国绝缘生产线和立式成缆机,“吕四项目投产后,可满足国内市场上所有电缆种类的生产。”讲起规划,潘敏信心十足。
厂房外,一排高于地面10米的钢架一直从厂区绵延到东港池码头,煞是壮观。这排总长720米的输缆桁架是潘敏的得意之作。由于生产的是海底电缆,需要2万吨级以上的码头承载电缆运输,一般的内河码头无法满足需要,于是宇盛便将项目安在了东港池重装码头正对面。“这是企业选择落户吕四港东港池的原因。”潘敏一语道破个中原因,通过桁架就能将生产好的电缆直接输送到码头装运出海,“不用自己建造码头,光这一项就给企业节省了2亿元。”
吕四港经济开发区宇盛电气(启东)有限公司由江苏宝安电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作为中国电线电缆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其技术多年来持续保持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覆盖电力、石化、铁路、建筑、信息、航空、汽车、冶金、家电等行业,被广泛应用于江苏、四川、重庆等省市城乡电网建设改造工程,以及国电集团、大唐集团、华能集团、中铁集团、中电工等大型央企的各类建设工程及大型重点项目中,投产后,宇盛电气(启东)有限公司产值可望达到40亿元,税收2亿元。
“在园区的帮助下,我们已和重装码头运营方中外运达成合作意向。”眼下,潘敏就期待立塔完成后,生产线全部开启的场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