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美食街带旺一个村
时间:2023-11-14 A+   A- 举报

汇龙镇汇龙村依托建房出租,大力发展餐饮店铺特色优势产业,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一条美食街带旺一个村

本报首席记者 黄欣美

入夜,华山路美食街热闹非凡,如织的食客三三两两围坐桌旁,欢声笑语不断。

汇龙镇汇龙村党总支书记朱红卫穿梭其中,不时与村民、食客打着招呼。“这条美食街是我们村倾力打造的一个项目,每天吸引四面八方的食客,等位是常有的事。”朱红卫笑着说,近年来,汇龙村秉持凡事相信党、遇事靠群众、干事讲科学,从昔日落寂的近郊村,变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2022年,全村总资产达3678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3万元以上。

朱红卫在汇龙村当了32年村干部。为了给村子谋发展出路,她和同事多次琢磨,搞过建设,也搞过产业。

早些年,按照上级统一规划,村里进行大规模村貌改造,村干部忙前忙后,村子大变样,可是从开工到完工,群众“告状”就没断过。“村民总是怀疑我们村干部在里面捞钱,修路占了菜园,补偿这家多一点,那家少一点。老百姓为了这个,闹了很多矛盾。”朱红卫回忆。

村里还想过发展大棚蔬菜,还没见成效,蔬菜基地所在区域就被征收,项目只能半途而废。“当时觉得,遇到这种不可抗力,总不能怪我们吧,何况征地有补偿,可老百姓意见还是很大。”朱红卫说,无奈之下,村里决定靠出租9个闲置的村办企业厂房,壮大村集体经济。

安逸的日子没过几年,2013年,全市城镇建设加快推进,近郊很多地方需要拆迁,9个村办企业也在拆迁范围内。这下,断了经济来源,往后的日子可咋办?朱红卫和同事辗转反侧。

到底是拿着拆迁款一劳永逸还是拓展新的增收渠道?不久,汇龙村就找到了新方向。“建设路夜排档要拆迁了,咱们村挨得近,不妨把它引过来,发展稳定且效益高的建房出租产业。”朱红卫清晰地记得村里提出发展建房出租时,老支书施建英眼里透出的决心。

机会不等人,村干部们决定马上开展工作。村干部、村民组长、老党员、网格员都加入进来,逐户征求意见。“项目还没个谱呢,光建造房子,可能就要花好几百万,搞黄了怎么办?”有人担忧。“先拿下项目,后续我们再商量。只要你们相信村‘两委’,不会让大家吃亏。”入户做工作的村干部态度坚定。

这一次,没有冲突,没有争吵。面对机会,村民们虽然不乏担忧,但绝大多数原则上同意。思想统一后,一条现代化的美食街在汇龙村建了起来。华山路美食街总长300米,有33间门面,占地面积7441平方米,建筑面积5100平方米。

建房容易,找人经营难。朱卫红说,咱不能蛮干,还是采取门面承包制,这样群众才更受益。

柳柳排档负责人陆柳柳就在那时来到汇龙村,承包下华山路美食街占地600平方米的门面。“我承租了2间门面,分上下两层,主打本地小海鲜、家常菜。”陆柳柳说,门店每天客流量300多人次,遇到节假日,就更忙了。如今,门店的产品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初具规模。“按照约定,每年给村里27万元房租。”陆柳柳表示,这里环境好、氛围好,生意指定也差不了。

找到了发财致富的新路径,朱红卫和同事并没闲着。“二产富了村级集体经济,但要让村民普遍受益,还得靠分红。”朱红卫说,汇龙村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并由村“两委”班子领办,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经营,着力发展餐饮店铺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品牌化创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将“好品质”转化为“好品牌”。

“看得见变化,望得见未来,记得住乡愁,新时代的汇龙村会更富更美。”朱红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