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坚持“四大思维”,抓住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蓄好“源头活水” 浇灌“发展沃土”
本报记者 茅晨华
金融是地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血脉。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体会议指出,“要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而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今年以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坚持“四大思维”,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推动资本市场发展和维护金融稳定为重要着力点,统筹推进,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发展
“沈总,你们的降息申请已在审批,此次我行为企业利息降低1个百分点。”8月30日一早, 上海宣克展示设计制作启东有限公司法人沈毅桐接到了启东农商银行打来的电话。“今年企业生产经营的压力还是蛮大的,银行降息,无疑是雪中送炭。”沈毅桐说。
启东农商银行的“雪中送炭”对宣克展示来说并非首次。2017年该企业从上海搬至启东,农商银行第一时间与企业对接,给予500万元的信用贷款支持。2018年,企业扩大生产,购置50亩土地自建厂房和办公楼,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农商银行再次给予3400万元的贷款支持。
“那时是企业最困难的时候,一边在建厂房,一边生产需求,资金一度周转不开。”沈毅桐说,没想到不到2周,银行贷款就到账了,让企业没了后顾之忧。
金融服务成为实体经济的“硬支撑”。市地方金融管理局用足政策工具,鼓励金融机构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截至4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326.95亿元,比年初增加221.68亿元,同比增幅10.53%;各项贷款余额1870.17亿元,比年初增加163.43亿元,同比增幅9.58%。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209.68亿元,较年初增加20.50亿元,制造业贷款增幅10.84%。
资本市场“启东军团”加速扩容
某电风设备生产企业车间内机器声轰鸣,一片忙碌,车间外摆满了各类即将交付的电风机组。
去年下半年,该企业整体搬迁至我市相关镇区。今年年中,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是该地区首家挂牌企业,也创造了我市挂牌“资本市场”的新速度。“自筹备上市以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为企业解决了很多挂牌中遇到的问题,挂牌后政府及时兑现上市阶段性奖励,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启东良好的营商氛围。”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
企业在资本市场跑出“加速度”,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战略思维”。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完善上市挂牌企业快速协调机制,在提升上市工作协调沟通效率上下功夫。截至目前,该局已为北新新能等拟上市企业协调开具合规性证明30余份。同时,坚持“即报、即审、即兑现”的工作原则,加大财政奖励扶持。今年以来,为北新新能、津润液压等多家企业兑付财政奖励632万元。
“高含金量”的政策扶持激励越来越多的企业到资本市场“掘金”。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境内外上市企业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6家、上市入轨企业17家。其中,今年上半年新增入轨企业3家、新三板挂牌2家。
“法治思维”引导地方金融机构
近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第三方审计机构前往启东市嘉鸿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等7家小贷公司开展现场核查工作,重点对各机构的公司治理、经营状况、业务真实性和合规性等方面进行检查,确保地方金融从业机构经营合规、风险可控。
今年以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贯彻落实《江苏省地方金融条例》,综合运用月度非现场监测、季度现场检查、警示约谈等措施,对全市15家地方金融从业机构开展动态监管。截至5月末,引导注销非正常经营类融资租赁1家,下发整改通知书(监管意见函)6件,列入正常经营机构13家、非正常经营机构2家。在省局组织的小贷公司年审评级中,我市6家农村小贷公司获评A类机构4家、B类机构2家,高于兄弟县市水平。在全市组织的一季度小贷评价中,我市嘉润、润阳2家企业分别位列南通33家小贷公司的第一、二名。
此外,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组织各类地方金融机构赴苏州、如皋等地学习经营经验,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截至5月末,全市各类地方金融组织实缴资本达13.2亿元,累计服务全市1403家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7家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5.59亿元,当年累放贷款28.55亿元,同比增长1197.73%,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