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省人大代表第四组调研我市农村水网建设情况
为助力全省水网建设出谋划策
本报讯 7月25日,在通省人大代表第四组调研我市农村水网建设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在通省人大代表第四组组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顾云峰参加活动。南通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委员会副主任崔拥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永东陪同视察。
代表们先后深入海复镇通海垦牧公司(沙地圩田系统)、南阳镇小塘沙村高标准农田水系建设、滨江绿廊等地实地查看,每到一处,都详细了解并听取相关汇报。
我市江海岸线总长178公里,拥有一级河道2条、二级河道17条、三级河道57条、横河1764条,泯沟5.6万条,水体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13%。近年来,我市统筹推进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各项工作,全面推进最美岸线、区域治水、河道生态等工程,加快建设现代水网,全域水系引进能力大幅提高,农村水环境改善明显。
代表们在座谈会上纷纷表示,我市高度重视现代水网和农村供排水能力建设,目标定位准、发展速度快,取得明显成绩,值得学习借鉴。
顾云峰指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加强农村水网建设对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市滨江临海、三面环水,沟河纵横、水网密布,独特的农村水网体系在南通乃至全省具有一定特殊性、代表性。希望通过对我市工作经验的分析,以点带面,以面带全,为助力全省农村水网建设出谋划策。
(本报首席记者 黄欣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