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萍镇果园村通过调整果树品种,完善乡村游配套建设,探索出了一条产业富民的道路——
水果飘香乐农家
时下正是瓜果飘香的季节,走进惠萍镇果园村,到处都是繁忙、丰收的景象:果农们忙着采摘鲜果、包装送货,桃子、梨子、葡萄挂满枝头,引得众多游客前来采摘,不少水果经销商也慕名前来“抢货”。
“自打成立水果小镇旅游集聚区后,我俚果园村的水果就成了香饽饽,村民收入也蹭蹭蹭往上涨。”果园村党总支书记卫奇杰介绍,今年果园村水果种植面积达到3900亩,年产水果6000吨,果农平均每亩净收入超过8000元。
调优结构,桃梨身价涨
8月12日清晨5点,果园村村民黄英、宋美菊、钱亚兴在家门口摆起了水果摊。“以前就怕水果卖不出去,一大早骑上三轮车四处叫卖,现在在家里就能数钞票。”说到今年的收成,果农们笑眯了眼,一到采摘季,启东本地、上海周边的游客就蜂拥而来,村里的果子都不够卖呢。
“这里的水蜜桃个头大、味道甜,我每年都要组织朋友们来采购。”家住上海浦东的游客周立新说,跟往年比,果园村的水果品种增加了不少,除了桃子、梨子外,还有葡萄、枇杷、桔子等多种水果可供选择,水果的品质也提升了不少。
近两年,果园村引导农户积极调优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黄桃、柑桔、葡萄、枇杷、草莓、柿子等新品种,不断扩大种植面积。以桃子为例,就有迎庆、玉露、白凤等近10个品种,全村果树品种超过40种。
果园村还邀请外籍专家、农科院教授为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对果树品种进行改良,从日本引进果型大、甜度高的“丰水”“幸水”“新水”“新高”梨等新品种。梨亩产达到2000公斤,桃亩产达到1500公斤,枇杷亩产也达1500公斤。
调优种植结构,丰富种植品种后,果园村的桃、梨不仅产量高,价格也比往年上涨近三成。梨子平均亩收入8000元,桃子平均亩收入20000元,葡萄平均亩收入也达20000元。
“去年桃子一斤卖5元,今年能卖到8元。”果农杨建春掰着手指算起了账,桃子亩产1500公斤,今年自己仅桃树一项,每亩就能增收3000元。
完善配套,致富路子宽
自家宅沟里的鲫鱼,门前菜地里的茄子、豇豆,现抓现杀的家户鸡,外加一大篮的水蜜桃,8月10日一早,百果园农家乐老板沈辉就在院子里忙开了。
沈辉要招待的客人是来自上海大学的暑期实践小分队,共有8名学生。“水果小镇的牌子打出去后,我这里的生意也好了许多。”沈辉笑着说,6月份开始,水果小镇就进入了旅游旺季,高峰期每月住宿客人超过400人。8月份,平均每天到果园采摘的游客达到60人次。
“想让客人不虚此行,光赏花、采摘还不够,相应的观赏、吃喝等配套服务也要跟上。”卫奇杰说,往年游客进果园后连个吃饭的地方都没有,总觉得不尽兴。在镇政府的支持下,位于桃林深处的百果园农家乐开门迎客。
如今,在百果园的影响下,周边不少农户都动起了开农家乐的念头。“我俚客人爆满时,左邻右舍就帮忙分担一部分。”沈辉表示,要打响百果园招牌,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带动更多村民经营农家乐。
利用“水果小镇”开发建设契机,果园村立足生态自然,完善配套设施,趁势发展乡村旅游。精心打造了鲜果采摘、农事体验、观光休闲、垂钓娱乐等功能区,引导农户兴办农家乐,叫响“赏花摘果、乐享田园”的乡村旅游品牌。
2016年成功承办了万亩梨园赏花节、南通市乡村旅游节,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日接待游客最高峰3000多人次。春赏花,夏摘桃,秋采梨,冬沐阳,一年四季,村民们都能凭借这方水土增收致富,不再以种植水果为唯一的盈利点。
抱团发展,提升竞争力
8月9日上午,一名常州的水果批发商打电话给卫奇杰,咨询水果批发事宜。卫奇杰立即用短信将村里的水果经纪人联系号码发给对方。“村里注重拓展销售渠道,成立网上电子交易区,组织党员骨干成立网络营销团队,引导农户科学种植,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卫奇杰说。
以往果园村的农户单打独斗,水果销售渠道不畅,卖不上好价钱,果农的收入受到很大影响。对此,果园村引导农户抱团发展,建成启东市大兴优质梨产业化科技示范园区有限公司、启东市锦昌农产品种植业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组织。今年6月份,沈辉联合余兴涛、倪建平等5位村民组织成立了紫凡婷合作社,为果农提供种苗、技术、包装、保鲜、销售等一条龙服务。
合作社提高了农业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同时,也调动了果农的种植积极性。今年夏天,10组老果农陈协林在毛桃树上嫁接水蜜桃大获成功,结出的桃子体型大、口感好。陈协林找到村干部,要将这一技术在村里推广,让果园村的桃子长得更大更甜。
果园村还成立了农民综合社,为成员提供综合服务,收益归全体成员共享。综合社试点运行后,78%的农地入股合作社,村民入社实现全覆盖。2016年,综合社实现经营收入1078万元,盈余393万元。
本报记者 戴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