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追思新风尚 清明别样情
2022-04-05 19:56:14 阅读数:4808

“每逢清明祭祖忙,思念先烈感衷肠”,又一个清明节悄然来临。当前,本土疫情形势复杂严峻,非常时期当以非常方式缅怀先辈、寄托哀思,守住我们来之不易的战“疫”成果。

清明追思,祭如在,重在情。清明祭祀,礼敬先辈,慎终追远,这一节日对中国人的意义不言而喻。特别是在疫情之下,它更像是一个提醒:正是千万英雄们的逆行、奉献乃至牺牲,才换来今天。不能忘记疫情伊始,武汉封城、全国支援,多少同胞倒在病毒之下;在与病毒奋战的三年来,多少白衣染红,多少警徽封存……他们用生命为代价换来的平安,如今众人安好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慰藉。因此,这个清明,我们更应感生命之重,以更文明的方式祭奠,以更绿色的方式践行环保,以更安全的方式保护自我。当前,全国多地已对这一工作进行专题部署。“上下同欲者胜”,相信我们定能打好清明关键期的疫情防控硬仗。

清明追思,因时事,易形式。随着时代变化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烟熏火燎”的传统祭扫方式逐渐被文明祭扫所代替。一束鲜花、一个鞠躬,亦或是网络“云祭祀”,这些绿色文明的祭祀新风尚渐渐被更多人接受。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时,全国各地市民自发来到湘雅医院,以鲜花和三束水稻苗送别院士;2020年的4月4日上午10时,全国人民以三分钟的低头默哀、长鸣的防空警报,寄托为抗击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哀思。心有所念,不拘于形,特殊时期尤其如此。目前抗疫依然面临巨大压力,全国各地发布通告“暂停现场祭扫”,大力推广“墓园代祭”“云扫墓”等形式。不同的形式,传递着同样的哀思,更传递着战胜疫情的铿锵决心。

清明追思,承遗风,践初心。习近平将历史视为“最好的教科书”,多次强调“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抚今追昔祭英魂,鉴往知来守初心。回首党的百年历程,正是一代又一代英雄先烈的拼搏奋斗,才换来了如今的国泰民安。纪念烈士,是回归初心,是珍惜现在,更是为了开创未来。这个清明,祭奠英雄,就是承先烈遗风,将矢志不渝、自强不息的“红色基因”发扬光大,将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人生信念”捍卫到底。防疫是场硬战,责任大旗需要众人齐扛,初心使命需要大家共践。

别样清明一样情,斯人已逝,生者如斯。面对更为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这个特殊的清明,我们要在盎然春意里祭奠英烈,更要在浩荡春风里扛起使命、笃行不怠,以追思新风尚答好疫情大考。(施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