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穷到小康
2021-07-28 08:54:02 阅读数:4245

施正辉

1965年,我生在启东县惠丰医院。当时父母亲带着我姐与我挤在一间五芦头砖房内,又过四年我弟报到。五口之家,贫困农户,人多屋小,只能将沟边朝东羊棚旁边搭一小间作为灶间,有时也住人过夜。后来,向我小叔购买了一间五芦头,居住空间相对大了些,也安稳了许多。

幼时,记得电灯逐步普及,花皮线用两只瓷夹板固定在木梁或椽子上,白炽灯悬在离开人头稍高位置。基本都是拉线开关,停电是常有之事。一般不用日光灯,因为很难保证正常使用,有时会亮不起来,也叫“日光灯扑不出”。台灯是自制的,有底座加灯罩的台灯放在抽台或床头柜上,算是奢侈品了。

1983年,我高中毕业,父母考虑假如我落榜就会学手艺寻娘子,没有两间瓦房是万万不能的。于是,四处举债,新盖两间七芦头瓦房。水泥桁料,杂木椽子,未用望板,也没有时兴的拔廊,平铺红砖地面,求得“有”这个档次。当时,大概是方便取水,将房屋建在横河边上。两处房屋隔了六七条泯沟,又南北而坐,相隔200米左右。虽有不便与不甘,但已被踏实和满足所冲淡。

当年,我考上师范,成了跳龙门的“时代骄子”。新盖的两间瓦房就作为我弟的婚房。我谈婚时,父母考虑再三,将原有破旧的两间五芦头换顶漆墙,这样虽小却起看,为提高定亲成婚的成功率做个大动作,有效缓解贫穷引起的内心忐忑。一如新房子,小紧拢来穷开心,一家人以苦为乐,和睦自在。

30年前,很难经常骑两轮车前往7公里外的老宅看望双亲,商定在父母家安装电话。当时,安装电话机需要自费拉线到宅,竖数根电话杆才成。好在后宅人家已装了电话,于是就借杆架线。当然,超过千元的初装费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好像在本队,我父母是第四家安装电话机。通讯的发达,方便了生活,更增进了情感。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村盖楼房渐成趋势。1995年,亲人们商议,将分散两处的房屋撤除并到老宅基地块盖楼。楼房为三底两层,旧房能用之料应用尽用。盖什么样式的房子是有很深时代烙印的。现在是套间式,当时基本都是前后一个隔断,直角落秃,厕所依然是住房外面的坑棚,自来水龙头装在主屋门外场心里。

不管怎样,先前宣传幸福生活的模样“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已成现实。不但如此,还不断提档升级。现在,乡下的两层楼后面做了化粪池,楼内装了抽水马桶、吊了天面、有了淋浴房、装了空调、按了纱门窗,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灯是节能型,停电倒是成新鲜事了。电话由固定变成移动然后智能,而且老年人也人手一部。特别是交通工具由鲜有的两轮自行车换成两轮机动车再到四轮汽车,真是想也不敢想啊。我父母育有两儿一女,一脉相传的三代亲人共拥有7辆汽车。时间前移2年多,我父亲因病离世前,一直唠叨:“过去穷来奥话起,现在恁幸福,我活到将近80岁,快要死了也满意来害厉个了。”

我母亲今年82岁,行走不太方便,基本不再下地干活,自理能力也在不断减弱,但是她乐观生活,悦纳小康带来的一切。每当我问起还需要什么时,她总是开心地数说自留地里的素菜、冰箱里的荤菜,隔着话筒听得出她有着“吃弗通、用弗通”的满足,更有晚辈看望她的欣慰,心安神怡的自乐。每当说起老年金增加、免费体检、助老上门服务、老年机受赠、医疗保险等等,母亲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5月15日,我回家看见老母亲正在进宅路旁拔草。她说:“快要卫生检查,拔拔草,搞搞卫生。”还期待道:“朝南第三只埭在拆迁,听说要建公园。我俚估计再过两三年也要拆了。”我笑着说:“已经满干净了。”“拆迁的话,一道住特汇龙镇。”她开心地说,“我结婚做债一直到60岁。来是开心来,要啥有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