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土地入股成了“股东”
2018-11-07 10:03:59 来源:启东日报数字报 阅读数:3375

王鲍镇大生村探索实践“党支部+合作社”生产经营模式

农民土地入股成了“股东”

本报记者 陈丽娣

11月1日,王鲍镇大生村的600亩稻田里金灿灿一片,饱满的谷穗压弯了稻秆,放眼望去,遍野铺金。“突突突……”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一台联合收割机正在金色的稻浪间来回穿梭,收获的是饱满的稻谷,留下的是粉碎后的秸秆,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稻香。

看着水稻丰收,大生村党总支书记陆卿卿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可以给入股的老百姓一个交代了。”陆卿卿说,去年11月,王鲍镇大生村被省确定为村集体领办农地股份合作社的试点,经过动员,大生村515户农民将承包的1025亩土地入股变身股东,村集体资产入股200万元,创办了启东市亚妹谷物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如今,第一批种植的600亩水稻和400多亩黄豆都喜获丰收。

金黄的稻谷堆满了场院,拖拉机、收割机、植保机、烘干机等农业机械一应俱全。村干部刘伟是种植能手,说起种田来滔滔不绝,他为这茬庄稼算了一笔账。“我们种的水稻品种是南粳5055,米质很好,又香又糯,今年亩均产量最起码900斤。黄豆亩均产量300多斤,就这一茬,估计毛收入在70万元左右。下一茬我们全都种上小麦,希望能有个好收成。”

村集体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在不改变原有承包关系的前提下,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土地集中起来,实行规模化经营,实行了农民变股民、资源变资产,是基层群众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生动实践。

“村里办起了农地股份合作社,我们农民最得益。”大生村村民陈友昌知道村里的水稻要收割了,早早来到地里帮忙。“我在合作社入股了4亩多土地,每亩入股土地保底收入800元。如果收益好,还能有二次分红。我还在合作社打工,已经挣了5000元了。”

以前流转土地最怕的就是被老板拖欠租金,这样的事陈友昌去年还遇到过。“现在一点也不担心。”陈友昌说,村里有一个好的“两委”班子,有一个好的领路人,充分体现和发挥了党组织的公信力、凝聚力,打消了群众对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村里还在合作社建立了党支部,在党员的带头示范下,干活更有劲了。”

农民土地入股成了股东,对合作社地里的庄稼长势也关心起来,自发当起了管理员和监督员。“入股的村民经常会去地里转转,发现什么问题就来告诉我们。”陆卿卿说,水稻种植保证水份很重要,今年高温期,打水让合作社里的工作人员忙坏了,幸好村民们主动参与,哪边稻田埂塌方了,哪边的水泵打不出水来了,那块稻田里水没打足,一发现问题,村民们都会马上跑到合作社来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