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点
2018-09-07 08:58:19 来源:启东日报数字报 阅读数:2686

老钟

数字作为数学王国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本身并不具有任何感情色彩,但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地风俗习惯和民俗的长期侵染,便被人们赋予了或褒或贬、或吉或凶的感情色彩。例如:十三点,便是沙地方言、尤其是与沙地方言相近的上海方言中一句比较流行的俗语。人们把那些傻里傻气、不明事理、办事没准儿、脑子一根筋的人称为“十三点”。

关于“十三点”这一语义的来历,有三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缘自汉字“痴”,因为“痴”的笔画为十三笔,称某人为“十三点”,是讥讽其痴头呆脑、言行逆情悖理。

另一种观点认为,“十三点”之所以有这样的意思,与数字“十二”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因传统文化中,“十二”是个象征完美、圆满的吉祥数字,被古人视为“天之大数”。《左传哀公七年》云:“周之王也,制礼上物,不过十二,以为天之大数也。”这也就是说“十二”是表示多数的极限量。而且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来看,“十二”还是繁衍万物之本的“三”的倍数,它不仅包含了阳数“三”,还容纳了阴数“四”,可谓是奇偶相生、阴阳合德,完全符合阴阳五行理论,“十二”自然也就成了备受人们青睐的吉祥数字。例如,十二生肖,十二个时辰等。既然“十二”是个象征吉祥的“天之大数”,那么,比“十二”多一点的“十三”自然就成了多余的不好的数字。正所谓“物极必反,过犹不及”“月盈则亏、水满则溢”是一个道理。

第三种说法是说我国先人的计时是采用的十二时制,而不是二十四时制,即昼夜各十二小时。为了表意明确,习惯会说上午8点或晚上8点,中午12点或午夜12点。因此,在我国传统的计时中,最多只有12点,而没有13点,24时制中的“十三点”,会说是下午一点。于是,当被问及现在几点钟了,如果有人回答说是“十三点”,马上就有人会讥讽“十三点?要么你这个人是个十三点。”意思是你这个人是乌子、痴子。如此说来,“十三点”就是在这样的语境中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