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病相怜老乡情
2018-09-07 08:58:19 来源:启东日报数字报 阅读数:3514

朱水兵

在夏季里,酷暑炎热。

7月23日这天晌午时分,后宅堂嫂唐金英愁眉苦脸地来到我跟前,乞告哀怜地说:“水兵,我想要到南京鼓楼医院,医治静脉曲张之恙,你能否帮我出出主意?”

一筹莫展的堂兄嫂朱水生、唐金英早有耳闻我是个作家,老两口以为沾我作家这个头衔的光才能出门在外吃不了亏的。

我与他们夫妇既是沾着亲,又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老邻居了;远亲还不如近邻呢。

不过,我还不动声色地有一种惜老怜贫的思想情感在心坎里。

这对老两口都年近花甲,往年夫妇二人为谋生计,携大、小女儿、女婿等人举家背井离乡赶赴江苏射阳一个临近海边的乡镇上,承包几十亩池塘搞水产养殖。近年来因经营不善,亏了好多钱,入不敷出而无奈宣告破产。一天晚上,他们雇了一辆大型长挂车,垂头丧气把生活物需与生产资料一股脑儿地装车搬回家,至此生活陷入困顿。

如今堂嫂唐金英右大腿上静脉曲张之恙,日益膨胀发热搅得夜不能寐,医治刻不容缓。无独有偶,听附近村子里先行治愈回来后的人介绍,医治费用估摸着要一万余元。捉襟见肘的老两口幸好出闺大女儿朱欣宝家境殷实,她主动送给爹娘2万元钱,作为去省城大医院求医问药的盘缠与治疗费用。

堂兄、嫂夫妇都是目不识丁、老实巴交的农民。省城从未去过,女儿帮母亲在网上预约住院治疗,可谁都没空陪同。那边唯一接头的是在南京定居的寄子,可以作为向导。

为此,在堂兄、嫂背井离乡的前夕,我用心良苦地以一个省作家协会会员的名义,给南京鼓楼医院宣传科郑重其事地开具了一份“介绍信”,企望院方能予以关照!

时光在不经意间流逝,转眼间十天之后的一天傍晚,堂兄、嫂夫妇终于从南京鼓楼医院治愈出院,返回家乡来。

病魔的忧患与心灵上的桎梏解脱了。

老两口莫不欣喜地与我相见,绘影绘色地把这么多天来在南京求医问药的事情端由描述了一番。

话说,老两口打住进南京鼓楼医院血管外科7楼C室50床,就邂逅49床同病相怜的年已72岁南京老大娘徐秀梅。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搭讪,方才知悉她的一番身世。真是无巧不成书,无奇不成文。她原来祖籍江苏海门六甲刘浩大队,与咱们是南通老乡。还在建国初期,她的父亲就在南京江宁区造币厂当兵十几年,退役后服从组织上安排,在南京江北区浦镇车辆厂成为一名驾驶员。举家户口迁调到南京来,现她定居在南京。

老当益壮,2008年她自愿参加南京市五老志愿者服务群体至今,发挥离休不离岗的余热,为社会作出她内心坦荡、热心豁达的贡献。

我添加了徐大娘托堂兄朱水生捎来的微信号,端量着她上传慈眉善目的照片。见她身材颀长,面容清癯,两鬓染霜,戴着一副深度宽边的眼镜。尤其她那微信空间里一张荣誉证书显得熠熠生辉。令我肃然起敬,年高德劭的她于2017年1月被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第十五届“南京好市民”的荣誉称号。

一个成功人士,在草根时的艰辛与眼泪,奋斗和快乐,真是自不待言。

你还甭说,这次堂兄嫂幸好邂逅这位助人为乐的“南京好市民”徐老大娘老乡。同病相怜的老乡,眼见得俺堂兄朱水生体重二百斤左右,身形发胖臃肿,酷暑炎热,自己不干活都挥汗如雨,甭提去怎么样地照顾体弱多病的妻子唐金英了。她把我那份开具的“介绍信”辗转交到护士长翁艳敏手中。她在翁护跟前晓之于理、动之于情地撺掇她能否给予俺堂兄嫂人道主义援助?谁知翁护立即吩咐责任护士朱洁、护理组长蔡颖、管床医生侯乐伟等人对远道而来的病人唐金英在术前、术后生活上的饮食起居、卫生料理给予体贴入微、情挚意笃的照顾。于是乎,在这个萍水相逢的人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友善闪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