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走帮服”谨防“疲劳症”
2018-09-03 08:57:18 来源:启东日报数字报 阅读数:3475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在去年“走帮服”活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委决策部署和“走帮服”活动的阶段性特点,创新抓手,拓展内涵,深化举措,不断增强工作的联动力、精准度,着力提升活动的实效性、满意度,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笔者在基层调研时了解到,当前少数部门或单位干部中出现了“走帮服疲劳症”,有的产生了厌倦、抵触的情绪,甚至出现敷衍、逃避的状态。少数单位在“走帮服”活动中,趋于形式化,“走帮服”变成了开会议、发文件、打电话、填表格、报数据。还有的干部工作方法不得当、路子不对头,甚至简单理解为“给钱给物”,缺少具体的帮扶措施。这样帮来帮去,事情没少干,却没有多少成效和进展,看不到实际效果,也影响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这种现象和倾向需要关注。

首先,得加油鼓劲,让干部们有动力“走帮服”。“走帮服”活动是市委部署推进的一项转变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性群众工作,围绕全市机关作风建设暨深化“走帮服”活动大会精神,我市大走访正在向常访常态转化,向大落实转化,向抓特抓常转化,向群众、企业双满意转化。各级党员干部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相关精神和具体要求上来,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察民情、体民忧、解民困,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各单位要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责任,严明纪律,硬化奖惩,防止“走过场、做样子”,确保“走帮服”工作取得实效。

其次,要减负提质,让大家减轻压力“走帮服”。加油鼓劲并不意味着就要搞疲劳战,搞“白+黑”“5+2”式的工作方法。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长期满负荷高负荷的运转,不仅会影响干部们的身心健康,也会给“走帮服”工作造成损失。“走帮服”重在结果,不在形式。帮扶干部要在精准治污、扶贫帮困,坚持“一村一策”,推进“三弱型”村(社区)转化等方面实实在在地做实事,其工作成绩就值得肯定;反之,即使长时间待在村里,表格填得再多,帮扶日志写得再翔实,夜访的镜头再精彩,不干实事就谈不上成绩。要切实减少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无用功,把一些不必要的表面文章砍掉,解决好基层写材料、填报表等耽于形式的做法,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带领群众高质量致富的实际工作中去。

再者,得提神醒脑,让干部们有思路“走帮服”。当下,就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提升“走帮服”的务实性和精准度,要建立定期协商、集中走访、合力攻坚等制度,切实将市、镇、村三级力量拧成一股绳。着眼常态化、规范化的要求,全面加强各级活动办自身建设、驻镇驻村工作组和专职组员队伍建设。很多时候,人们工作疲于奔劳,主要是因为工作方法不得当、机制不合理。对于此类情况,组织上要切实做好有效的引导,尽快将工作重心转向务实精准的帮扶措施上来,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产业扶贫上下功夫,在落实党和政府的治污、教育、医疗、低保、危房改造、残疾救助等政策上下功夫,以实实在在的业绩提高“走帮服”活动走访率、问题解决率和公众满意度。

杨勇 张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