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十九大精神准确传递到每家每户?海复镇庙基村70岁老党员倪伯苍,从今年4月份开始在家中布置起了学习园地,自掏腰包装了一排宣传栏,宣传党建知识。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他利用结合实际用“大白话”向村民宣讲十九大精神,力求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向村民讲清楚、讲明白,让老百姓听懂、领会、落实。
无独有偶,合作镇五星村68岁老党员朱永继,从1977年起开始搜集整理各种党史资料,最近将党的十九大的主题、十九大报告提及的十件民生实事等,图文并茂地制作成一块块红色展板,结合身边的实例,生动地向村民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并打算把十九大精神宣传到镇、村、学校等每个地方(分别见11.22和11.14《启东日报》)。
乡贤们把十九大的精神说给老百姓听,把十九大的“实惠”分享给老百姓,把新时代的宏伟蓝图描画给老百姓看。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接地气、有趣味、有吸引力,而且具有很大的创新性。一方面,乡贤是文化能人,这些人思想先进,平日注重关心国家大事,有着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以及较高的素养,而且在乡村具有很高的威望和良好的口碑,可以说,乡贤是很多乡村的“领头雁”和“主心骨”,在乡村社会治理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能够先行理解和吸收十九大报告的精髓,将有高度的政治理论翻译成有温度的群众语言,便于群众理解和消化。另一方面,乡贤长期生活在乡村,与群众有着很好的感情基础,对乡村发展和群众生活了如指掌,这对他们宣讲十九大报告有着积极作用。他们可以把握不同的乡村发展情况,根据不同的群众家庭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宣讲,引导他们学习领会报告精神,坚定生活信心,找准脱贫致富的道路。这些优势是很多官方宣讲团所无法实现的。因此,让这些人宣讲十九大报告,不仅具有很强的关注度和吸引力,而且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乡贤带领群众学习十九大报告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创新,也是一种十分积极的行为,值得点赞。在基层宣讲十九大报告,学者型专家宣讲当然需要,但条件有限,这就要依靠这些乡村能人,因地制宜,创新方法、创新形式去宣讲,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信在乡贤们的带领下,十九大报告精神必将在我市乡村落地生根,成为群众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源泉和精神动力,让基层党员群众真正体会到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张裕新 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