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河,古称衍水,全长464公里,流域面积4000平方公里。自本溪由东向西入辽阳,全市境内河道均宽近500米。从地理位置上将辽阳市分为河东、河西两部分。这里曾是两朝古都,有着2400多年的历史文化;这里曾是东北地区边陲重镇,军事、经济举足轻重;这里曾是满清帝国的皇家都城,作为其夺取天下政权的稳固后方。如今河水的阻隔,加上原辽溪线铁路沿河,多年来河东城区经济发展迟缓,与仅一河之隔的河西老城形成鲜明的对照。2010年,南通二建沈阳公司东越事业部承接了辽阳太子河大桥(后改名为衍水大桥)工程,填补了南通二建桥梁建设的空白。2011年东越事业部全力攻关,全长844米的衍水大桥顺利建成。这座大桥的承建,成就了辽阳这座古城展翅腾飞新的动力源,也为沈阳公司趟出了一条发展新路,在建设领域实现新的突破。
衍水大桥横跨太子河,连接辽阳市新老城。如按正常施工,只要投入整桥三分之一的碗口架、钢管柱等设施就可以组织施工,每完成一项周转一项。这样,整个工程需要3年才能结束。但是,南通二建在外打响的品牌是既快又好。如果要快,施工面必须全面展开。经初步估算,若全面展开,需增加投入500万元。而这部分投入,甲方没有列入预算,桥梁施工的设备以后也无法再在房屋建设项目中使用,只能当废品处理。然而,如果增加了这笔500万元的投入,衍水大桥就能提前300天左右建成通车。300天,它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无法估量,而且提前这么多时间竣工能促进南通二建的声誉和品牌价值得到极大的提升。于是,东越事业部董事长王正越计上心头,决定规划重新修改、方案重新论证、人员重新调整。工人们不分昼夜,轮班作业,交叉施工。施工期间,每到晚上,大桥工地灯火通明,工人们忙碌的身影成为太子河上一景。
进度能换来声誉,而质量是生命。近年来,各地媒体曝出多起塌桥事故:浙江的钱江三桥、广东的九江大桥、湖南的凤凰大桥。这些事故,在首次承建大桥项目的南通二建人看来,是一种诫勉。二建人将大桥的质量看得高于一切,从材料进场,到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关。在当时的项目部办公室后面,还堆放着一批生锈的钢绞线,这批价值不菲的钢绞线在二建人眼里则是“废料”。项目总负责顾善平说,不合格的产品绝对不能用到大桥上。钢绞线是大桥上的重要材料,它从桥梁中间穿过,通过斜拉索,把承载的重量传输到桥柱上,如果钢绞线质量不合格,就会造成桥梁断裂,后果不堪设想。
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衍水大桥全长844.67米,总投资2.3亿元,全线无平曲线。由桥梁、引道两部分组成。桥梁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长度为720米,其中东西侧一联各长135米,中间三联总和450米,西引道长72米,东引道长52.67米。景观装饰部分采用短塔斜拉结构,斜交角为75°。共三对塔桥,塔桥间距为150米。横桥与塔间距为25.4米,桥塔高度为37米;桥梁无索区及引道宽为35米、其布置形式为35米。建成后的衍水大桥成为连接河东新城北部与老城区的重要节点,成为进一步拉近辽阳新老城区距离的纽带。衍水大桥的建成,是辽阳建设特大型城市的重要基础,跨河而立之基石。伴随着河东新城日新月异的变化,老城区与新城区的融合也更加紧密,大桥不但让两岸融为一体,更是成了辽阳一张重要的城市名片,让古城辽阳声名远播。
本报记者 王天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