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生活在各自的过去中,我们用一分钟去认识一个人,用一个月去喜欢一个人,用一年去爱上一个人,最后却要用整整一生去忘记一个人,而这就是所谓的爱情。”
这两天的微信朋友圈里,传得最多的就是《廊桥遗梦》中的这段经典语言。20多年前的这部美国电影今天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其作者罗伯特·詹姆斯·沃勒于3月10日在美国家中去世。他只花了11天就写出的“旷世黄昏恋”,讲述了一个“爱而不得”的故事:《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罗伯特·金凯把车停在一户人家门口,向女主人弗朗西斯卡打听廊桥所在。二人因此擦出情愫,一起度过了难以忘怀的4天。弗朗西斯卡不愿放弃对家庭的责任最终放弃了自己深爱的人。多年之后她知道了罗伯特的死讯。在生命的最后旅程,她立下遗嘱,要子女们将自己的骨灰撒在廊桥桥畔,生前她把所有的时光都留给了家庭,但求死后能永远依偎在爱人的身边。
时至今日,关于这本书及这部电影的争议仍在继续:是“发乎情止乎礼”的为爱克制,还是一场用文学包装的“婚内出轨”?
然而,与争议伴随的是,《廊桥遗梦》书成功了,出版发行1200万册;《廊桥遗梦》电影成功了,全球票房收入超过1.82亿美元,女主角梅丽尔·斯特里获得了第6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廊桥也出名了,这座普通的桥变成了一个知名的国际旅游胜地。
戏如人生,让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各自的过去中,在争议中前行,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