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时间:2020-01-13 A+   A- 举报

王霞

今年春早,元旦刚过,就该准备过年了。

春节,俗称过年,又叫“过大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无论这一年人在何方,过得怎样,到了年底,都是要想尽办法赶回故乡,和一家人团聚。有句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已经是中国人几千年的传统了。

说到这儿,想起这几天朋友圈的热闹:

第一个现象:很多外地工作的朋友们,纷纷加入抢票的行列,各种软件各种方式。我常常收到请求助力的链接,这时我的眼前总是会出现一张急迫的脸。一家团聚过大年,是我们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情结。除夕之夜,万家灯火下热腾腾的年夜饭摆满了桌子,一家老小围桌而坐,笑脸和着电视机中的春晚,映着窗外不时闪亮的焰火。那一刻所有的辛劳都化作了一年收获的甜美,和来年继续奋斗的动力,于是每一个,我都给予支持。我希望我的绵薄之力能使春节前那浩浩荡荡的返乡大军中,多一个思归的身影。

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过年。不仅仅是因为过年可以穿新衣服,可以随便吃好吃的,还因为在三线工作的哥哥姐姐都会回来。他们每年有一个月的探亲假,都留着回家过年。不要说腊月里,就是一整年,父母都在为哥哥姐姐回家过年做准备。比如哥哥爱吃扁豆,新鲜的留不住。夏秋时节,母亲就晒了扁豆干,春节时他们回来了,就泡发了烧肉,拖面油炸。总之,只要是哥哥姐姐爱吃的东西,父母总能想办法保存下来。过年那几天,天天都换着样儿做。时光遥遥,那些食物的味道我记得深刻,哥哥姐姐们也总念念不忘。我想,这不光是因为那时节物质匮乏,更因为这些食物里,饱含了父母盼儿的心意。

进了腊月,我就盼着接电报。只要听到邮递员叔叔车龄一响,我就拿着父亲的印章往外跑。总有一天能接到我想要的电报。电报言简意赅,通常是XX日,XX车次XX车厢。一般也就提前一两天,因为只有哥哥姐姐买到车票才能拍电报,那时候没有长时间预售车票,家里或一般单位也没有电话。就靠着这电报传递紧急信息了。

接到电报,一家子都忙起来。不论是早是晚,哪怕半夜,母亲都会煮好热腾腾的大米稀饭,准备精致的小咸菜等着。她总说,坐了几天的火车了,会上火,刚下车要吃点清淡的。好吃的,隔天再吃。父亲呢,就准备接站。我从接到电报,就觉得时间好慢啊。父亲从来不带我去接站。因为哥哥姐姐每次回来都是大包小包,我要是跟去,肯定就是个累赘。

去不了也不失望,就在家等着,哪怕半夜,困得磕头虫一样,也不愿去睡。非要等到门响人到,跟哥哥姐姐亲热一番,才心满意足。

整个年节里,家里都是喜气洋洋。用母亲的话说,一家大小团圆,这是过年最重要的事儿了。

如今,虽然生活工作节奏加快,但人们还是非常重视“过大年”。它所具有的独特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千百年来,像一根无形的纽带,纽结着中国人的民族情感,牵引着人们一次次义无反顾地文化返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