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腊月
时间:2010-02-01 A+   A- 举报

几场厚厚薄薄的冬雪过后,腊月便迈着轻盈的步伐向乡村走来。一迈入腊月的门槛,孩子们便在村子里成群结队地疯玩。“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在这稚嫩的童音里,迎接春节的大幕拉开了,腊月像是沿着一条千年碾下的车辙,一步一步直通年关。村庄上空也开始弥漫出一股越来越浓的年味儿。

腊八粥是一定要喝的。腊八那天,女人们从天蒙蒙亮就忙碌起来,淘米、挑豆、泡枣……像是在进行一场极其庄严的仪式。稍后,开始烧火煮粥。灶膛里的火,哔哔剥剥地燃着,锅里的粥煮得“吧嗒”、“吧嗒”地响,那响声听得真叫人舒坦。

过了腊八,家家户户开始置办年货了。“小寒大寒,杀猪过年”。男人从自家的猪圈里挑一头大肥猪,烧上一大锅水,几个人将肥猪摁在桌子上,雪亮的刀子往猪脖子上一抹,热腾腾的猪血就淌了一盆,然后刮光猪毛扒开膛,腌肉、灌香肠……整个乡村浸洇在一片蒸腾的热气里。

鱼也要捕一点的。乡间最热闹的要数下塘捕鱼了。但见偌大的河塘四周站满了围观的男女老少,随着鱼网的逐渐收拢靠近岸边,惊骇的鱼儿在水中活蹦乱跳,引得岸上的人们欢呼雀跃。

随后的日子里,腌制的腊鱼、腊肉、香鸡、香肠就挂在了屋檐下,在冬日暖阳的照射下,油光可鉴,像一幅淡雅别致的风俗画。

姑娘媳妇们也开始争晴天、抢日头“洗年”了。乡村的池塘沟河边,笑声、叫声、棒槌捶衣声,此起彼伏,惊得鹅鸭扑棱,鱼儿欢蹦。红被子,绿床单,花衣服,把一塘池水染得姹紫嫣红。

接着便是“除尘”,找个天气明朗的好日子,女人们围上了旧头巾,高举着掸帚,把屋里屋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再把家里的瓶瓶罐罐仔细地擦洗一番,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这个珍贵的“远方来客”。

到了腊月二十以后,年味更浓。外出打工的人们陆续返乡了。常年铁将军把门的人家,传来了久违的欢声笑语,DVD唱得震天响,都是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姑娘小伙们开始走东家、串西家,讲述着外面的精彩世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在外面奔波忙碌,图的啥呀,还不就是为了回家能过个快乐年!

小镇上也热闹起来了。乡亲们披红挂绿、兴致勃勃地坐着小四轮、骑着摩托车,三五成群地去赶集。无论是菜市场还是店铺,到处人满为患。等日头偏西,车流又载着欢笑和满足,回到炊烟袅袅的村子。乡村的腊月啊,像一挂串铃摇曳的大马车,拉着乡村人的殷实和幸福,在乡间的大道上向着更美好的岁月奔跑。

晚上,乡村的夜也变得温馨而又诗意。一家人围着旺旺的炉火,尽情享受着安详与温馨。女人好不容易坐下来了,手里却还是闲不住,一针一线呼呼地纳起鞋底;男人用粗糙的手指摁着计算器,盘算着一年的收成,有一句没一句商量着过年的开销;情窦初开的姑娘小伙掏出手机,和远方的恋人发着短信,爱情的信号漫过乡村,传递着彼此的思念;老人是最悠闲的,支起长长的旱烟杆,香香地吧嗒着,看着儿孙们喜悦的笑脸,他的眼里也跳动着柔和的火焰……

从腊月二十四往后,乡村到处充满了喜庆气氛,鞭炮声彼起此伏,空气中到处充盈着火药的香味。一直到来年的大年初五,整个乡村都沉浸在过年的氛围中。

乡村的腊月,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喜庆,充满了吉祥。乡村的腊月,是又一个美好新年的前奏,是又一轮红火日子的开启,是又一茬丰收年景的展望!            ◇程红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