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代表收到首批“启善卡”,凭卡享受市内免费乘坐公交车、畅游热门景点等优厚礼遇;开展“一生平安”好人生日礼遇活动,为120位南通市级以上道德典型送蛋糕、送祝福;修订出台《道德模范帮扶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先后向各级各类道德典型发放美德奖励金112万余元……为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推进“德润东疆·好人之城”建设,我市全力营造学习好人、崇尚好人、争当好人的社会氛围,更好推动关爱礼遇措施的常态化运行,让好人有好报,让有德者有得。
一个好人可以带动一群好人,一群好人可以影响一座城。一批批不断涌现的好人群体,用看得见、能感知、激共鸣、动人心的方式,生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做好人、干好事并非要干惊天动地的伟业,而是在平凡中奋力书写不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成不简单。
其实,对绝大多数好人来说,在做好事的时候压根就没有想过要得到什么回报。因为,对他们来说,做好人好事就是一种本分,是做人的基本素养。但对好人的礼遇,则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尊重的无声表白。尊重好人,既要大声说出来,也要让人有实实在在的感受。每一次礼遇,凸显的就是对好人发自心底的尊重,是善待的真情流露。善待说一千遍,不如实打实做一回。给好人送上礼遇,让善待变得更加触手可及。是好报的场景还原。我们常说“好人有好报”,当各种礼遇奔涌而来,会让更多人更加笃信“好人真有好报”。是扬善的温馨再现。扬善是社会主旋律,礼遇托起的是扬善,这个过程传递文明也宣扬文明,让文明薪火相传。这也是文明的硬核支撑。让德者有得、好人好报,体现的正是文明城市创建带给人的获得感。只有让好人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才能不断提高全体市民向善行善的参与度,加快推动全域文明建设。
礼遇好人,让有德者更有所得,帮扶好人,让行善者得到呵护。厚培“好人文化”。有什么样的文化环境便会影响、造就什么样的人。一方面,常态化组织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选树活动,培育身边的文明标杆;另一方面,通过道德榜样宣传、文化演出和事迹宣讲等方式,讲好、讲活、讲深好人好事,推动学有榜样、行有楷模、赶有目标。激活好人效应。育造更多好人品牌,探索建立“好人工作室”发挥传帮带作用,依托好人群众威望高的优势,发挥他们在基层治理、解纷止争方面的独特作用,放大好人效应,起到感召一批、影响一片、带动一方的积极作用。落实常态礼遇。积极推进礼遇好人制度化常态化,落实好人在医疗保健、参观游览、生活购物、公共交通,以及就业、养老、住房等多方面、多样化的礼遇,让好人被社会温柔以待,为好人常在、好人涌现提供有力支撑。
好人事迹可学可做,好人精神可追可及。礼遇好人的各项举措也需要你我的参与。愿我们每个人心里有光、眼里有爱、脚下有行,让好人之花开遍江海大地。
刘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