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龙街:繁华散尽忆如旧
时间:2024-11-01 A+   A- 举报

■开栏的话:一条老街,一段故事。老街就像一条时光隧道,默默镌刻历史发展的脉络,不管身在何方,老街永远都是深藏于我们心中的乡愁,温暖而浓烈。本报今起推出《重走启东老街》系列报道,让我们在文字、图片和视频中,回忆属于你我他的美好旧时光。

本报记者 钱伶俐 顾晓晓 汤钦云

秋高气爽,一阵阵凉风轻拂着街巷的每一寸土地。远处商业街人声喧闹,随着脚步深入范龙街,渐渐消散于无形。在这条历经沧桑的百年老街上,时间仿佛被施了魔法,凝固成一片静谧与安详。

位于吕四港镇的范龙街,原名“正街”,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烈士范龙而更名。范龙街南北走向,全长约1500米,宽三四米,显得幽深而狭长。

86岁的王慧洪老人自幼在这里长大,见证了范龙街的繁华与变迁。据王老回忆,范龙街曾是吕四镇上最繁华的街道,素有“通东第一街”之称。那时,街上大大小小的商铺多达七八十家,点心店、理发店、裁缝店、茶馆等店铺林立,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构成了老街最动人的风景。

如今,老街已显衰落。一些老店门口的路窄小破旧,不少屋子虽然还保存着旧时的样子,却已人去楼空。路边的杂草与裸露的砖瓦无声地诉说着时间的流转,房顶上的植物随风摇摆,恰如老街一样顽强与坚韧。

“这些店都已经经营了几十年,有些人家翻新装修过了,但范龙街基本上没变。”王老对街上的每家每户都了如指掌。他不时与路边的街坊邻居闲聊几句,在他们心中,这条老街依旧鲜活如初。街上的每一块青石板、每一面斑驳的墙壁以及每一家坚守的老店,都镌刻着当地人无法磨灭的记忆。

沿着老街往里走,我们找到了杨子沧师傅的理发店。这是一间毫不起眼的老屋,店铺并未悬挂招牌。店内,老式的理发椅上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杨师傅正手持剃刀,熟练地为他剃头、刮胡须。

84岁高龄的杨师傅,仍坚持用老手艺给顾客理发。“我在这条老街度过了63个年头,街坊邻里的老年人都习惯来找我理发。退休后,我又继续干了22年,算是‘操旧度晚年’。”杨师傅的理发店虽简朴,但每一处都弥漫着浓浓的人情味。或许,在老人们的心中,这样的老手艺陪着老街一起,在岁月的涤荡里变得愈发珍贵。

老街虽老,却也焕发出新的生机。在众多的老旧门铺中,一家名为“果速达”的水果店格外引人注目。店主邱恒今年53岁,她翻修了老房子,利用网络平台做起了水果外卖生意。“我们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学学年轻人怎么开网店做生意。”邱阿姨笑着说。

夕阳斜照,将老街上的人影拉得很长很长,仿佛走进了岁月的深处。炒菜的刺啦声、吃饭的谈笑声,夹杂着邻里间的闲聊声,都汇聚成范龙街最朴实又最动人的烟火气。

“现在年轻人都走出去了,只剩下老年人守着这条街。”邱阿姨感慨道,“希望大伙儿多多关注老街的发展,让它越来越好。”

扫码看更多